每逢八一思故人(七)
(2023-08-18 16:10:52)
每
——缅怀陈喜久同志
兄弟情
一朝入军营,一世是兄弟。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峥嵘岁月里临风沐雨,卫国戍边,患难与共;在一个堑壕里鏖战,生死相依;官兵之间的深厚情谊赓续永恒,牢不可破。陈喜久同志始终秉持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的原则,带兵打仗,身先士卒,做到官兵一致,平等相待。爱护士兵,无微不至。他见微知著,心细缜密,一旦发现干部、战士情绪波动,能及时与其沟通,进行疏导,如家庭困难,他就设法予以救济,有些钱也许不是连队的“救济基金”,很可能是他自掏腰包,帮助个别战士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我就亲身经历过此事。特别是战士们的入党、提干,还有恋爱婚姻,退伍安置等经常会有问题降临,问题无小事,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所有这一切,陈指导员都处理的很好,从而也与干部、战士建立了深厚兄弟情谊。
陈喜久同志的爱人高佳兰同志,从黑龙江呼兰县随调到青岛市“谦祥益”绸布商店工作,住在冠县路58号一间不足20平方的“陋室”里,可以用“徒空四壁,鹑衣百结”加以形容。安于清平,信仰崇高,艰苦奋斗,心系国防,舍小家顾大家,这是老一辈革命者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政治遗产。陈喜久同志心灵手巧,在站里他经常制作一些“小摆件”,放在寝室里供大家欣赏;下厨房就是厨师,包的饺子如“玉满金丹”,擀的面条胜过“八尺龙须”,深受好评。他当时已经是三个“千金”的爸爸,一家五口人簇拥在两个小方凳子上吃饭。他又发挥“家庭工匠”特长,到街上去买来一个木头大锅盖,安上“四条腿”,收放自如,用时打开,不用收起来。他每年过春节从不下岛与家人团聚,都是在海岛上与战士过团圆年。有时偶尔下岛开会或者休假,他都要主动邀请站里和他同在岛下的同志到他家作客。有的转业、退伍的同志只要到青岛来出差,第一个就要去拜访他的指导员,都把他当作良师益友,亲密无间的兄长,革命征程上的亲密战友。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回忆起和他在一起的八年时光,他谆谆教导的心语、循循善诱的言行让我们终身受益;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行事风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良之风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野径云俱黑,
晓看红湿处,
陈喜久同志就像是一场《春夜喜雨》,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来形容他对战友们的挚爱是最恰当的了。随着和煦的清风悄悄地他来了,在万籁俱静夜晚,无声地降临于万物萌生之大地上,在深沉寂静的夜幕下,飘飘洒洒,细细蜜蜜,尽情地滋润着世间万物。待到万物复苏,山花烂漫时他又戛然归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生命的价值。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又彰显了他一个真正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风采,他那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永存!
(完)
滄洲之春
2023年8月17日于安徽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