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1@365一剪梅

(2023-06-21 11:45:30)
标签:

365

杂谈



                  【转载】



一       剪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徐有富先生点评

···········
此词首两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素白的竹席也有些凉了,作者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作者接着写她再次划船去寻觅大自然的美景,这似乎同过去相似,但一个“独”字却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与过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少女时代,她驾舟出游是没有孤独感的。结婚以后,(赵)明城本应同她一道去领略水光山色,却因为外出而没有去,她这才感到孤独,景由情生,情由景发。过去她泛舟见到的是萍花、汀草、鸥鹭,而现在她盼望见到的却是相传能见到的鸿雁。前秦窦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织锦回文诗,后世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李清照所盼望的“锦书”显然是明城来信了。遗憾的是她一直等到月满西楼时才见到雁行掠过,征鸿是否为她带来了锦书呢?看来没有,于是便出现了下面的感叹。
换头一句以花落水流比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次两句写自己思念明城,有设想明城思念自己;自己相思难熬,又设想明城的闲愁也不易排遣。这就使清照所抒发的相思之情深入了一层。结句八字,“才下”与“却上”属对,“眉头”与“心头”重字,这就完美地表达了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头过渡到心头是多么迅速、短暂。这种句式,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差可比拟。
“红藕相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前四字与后三字皆为并列的主谓结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结尾对偶句。它们都既工巧而又明白如话,这是本词语言运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附荷花图片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171@365一剪梅


图片摄影编辑 ; 徐先舱






沧洲之春

2023年6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70@365菡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