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诗词选50首·十(完)
(2023-02-09 11:12:32)【转载】
庐 山 栖 贤 寺 新 修 僧
堂 记
(宋)
苏 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
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
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
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
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衫松竹箭,
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使建至今六十年矣。
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
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
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必因
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
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使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
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
曰:“朝问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沒齿,余知
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
注释:
1、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南,东南傍鄱阳湖。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于此,
因而得名。
2、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口。
3、元丰三年:即指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9).
4、迁:这里拟有贬谪之意。
5、高安:宋时筠州治所,即今江西省高安县。
6、涉:进入。
7、阳:山的南面朝阳的一侧。
8、栖贤谷:在庐山山阳含鄱口南,是庐山三大谷之一。
9、岌(ji)嶪(ye):山石危耸的样子。
10、雷霆:雷暴‘霹雳。
11、震掉:使人恐惧而提心吊胆。
12、自持:控制自己的情绪。
13、三峡:指长江三峡即: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14、白练:白色的熟绢。
15、横触:激流冲击之意。
16、汇为大车轮:意为水流横触巨石,惊涛卷雪,壮似车轮。
17、穷水之变:穷尽了水的各种变化状态。
18、址(zhi):脚趾或底部。
19、箭:竹的一种。
20:葱蒨(qian):草木青葱茂盛的样子。
21、盖:表示推测、大约、大概的意思。
22、一二数:即数一数二的意思。
23、长老:佛寺中的主持,一般都由年高德昭者担任。
24、谒(ye):拜见。
25、瓦败木朽:屋瓦残破,柱梁腐朽。
26、邃(sui)密:幽深而严密,这里形容修之一新的寺院。
27、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这里指修行得道的人。
28、尘垢(gou):尘土与污垢。比喻微细轻贱之事。
29、垠(yin):广袤无垠,看不到边际的意思。
30、忽焉:倏忽、突然。
31、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出《论语》。意为早晨得了道,晚上死去
也得了。
32、驰鹜(wu):驰是奔驰、放任;鹜是追求,心无旁骛。
33、没(mo)齿:没世,就是一辈子。
34、苟(gou):意即如果。
35、余事:身外未了之事。
36、夫其无人乎哉:意思是今后也必有求道之人。
沧洲之春
2023年2月9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