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365陆游诗词遴选(46)
(2022-10-11 10:08:28)
标签:
365杂谈 |
【转载】
雪 中 忽 起 从 戎 之 兴
戏 作 四 首
(宋)
陆 游
(一)
狐裘卧载锦驼车, 酒醒冰髭结乱珠。
三尺马鞭装白玉, 雪中画字草军书。
(二)
铁马渡河风破肉, 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 直斩单于衅宝刀。
(三)
十万貔貅出羽林, 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 未到幽州一丈深。
(四)
群胡束手仗夭亡, 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 官军夜半入辽阳。
学者(刘禹昌 、徐少舟)点评: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六十二岁的陆游赴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东北)上任。临行前陛辞时,皇帝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见《宋史
·
陆游传》)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流连与山明水秀之中。他身在江南,魂恋塞北。一日,大雪弥漫,他不由萌发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豪兴。这四首绝句即作于此。
第一首写雪中行军的艰苦生活。“狐裘”:狐皮大衣。“锦驼车”:装饰着锦幔的驼车。在这冰天雪地,尽管穿着狐裘,卧于锦驼车中,因酣饮而沉醉,但一觉醒来,只见须上结着一串串如珠的冰块,三尺马鞭上也裹满了雪(所以说“装白玉”)。但是,诗人倚马而立,扬眉舒腕,盾上草军书,好一派豪壮气概。
第二首写想象渡河攻城的战斗情景。“铁马”,指精壮的骑兵。“云梯”,攻城工具。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代指金兵首领。“衅”,指用鲜血来祭自己初用之刀。此首的意思是,大雪之夜,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敌军士兵望风披靡,如鸟兽散,何劳追逐,还是直斩单于,祭我宝刀吧!
第三首是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貔 、
貅,均为古籍所载猛兽名,常常用来喻指勇猛的军队。“羽林”,汉 、
唐皇帝的禁卫军。“桑乾”古县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幽州,州治和所辖范围历朝有所不同,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大部分。前一首描写攻战场面,诗情激烈动荡。这一首写大军出师,所以诗情是威武雄壮,并有暇整气象,颇有高适《燕歌行》*
的风格。
最后一首写想象中的消灭金国的胜利结局。“群胡”:指金人。“仗夭亡”:典出《史记》所载项羽“此天亡我”之语。陆游在这里的意思是说天亡金国,宋军大获全胜,追奔逐北,夜半入辽阳,终于一战功成,天下一统。辽阳,府名,治所在今辽宁辽阳,辽
、 金均置东京于此。
这四首诗虽然都可以独立成章,但前后贯串,组成了一个整体,从内容上讲,他们基本上一致;从情节上讲,他们也互相联系。第一首写行军,第二首写一次战斗,第三首写更大的出征,第四首写最后胜利,环环相扣,步步向前,直到兴尽而止。虽然这些场面都是诗人一时兴之所至的想象之辞,但是,如果结合陆游的生平,结合他的许多作品来看,可知这四首诗绝非“戏作”,而是集中反映了他的平生壮志,既是诗人的回忆,又是诗人的理想。这些事对于诗人来说,是太熟悉了,太向往了,脑中时时会泛起。值此大雪之夜,诗思忽然涌出,于是提笔狂书,作成了这四首“戏作”。
这四首诗气势壮阔,笔力劲健,充满着一股积极乐观的情调,创造出一个雄奇豪迈的意境,直追盛唐高适,岑参诸人的边塞之作,亦不愧“小太白”之称。
附 :
:高适的《燕歌行》:
燕
歌
行
(唐)高 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城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沧洲之春
202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