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妻去罗兰德小区的老屋更换燃气表,顺带将搁置抽屉二十余载的旧照悉数取回。翻检之际,一摞照片骤然令我眼前一亮——那是一组“集体生日照”,始于1993年,止于2001年可说是其时“LAO SAN BAN”的成长史,深深打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一帧帧旧照都裹着温度,珍藏在心底。多亏当年做了塑封,照片完好如初。
(成立十周年时,本单位所有领导应约参与合照。左五LSF、左六DHC、左四TZF、左七XYN)
今年六月撰写《时光知味》时,曾提及“LAO SAN BAN”那段岁月独有的沉香。如今再品,这沉香恰似光阴酿成的陈酒,愈久愈醇厚。这组合影照,正是这缕沉香最鲜活的注脚。诸位同仁能看到当年自己的模样,读懂所处过的年代以及坚守集体本真的联结。往事依依,能将那些温暖片段、头顶的“星辰”妥帖记下,便已足矣。
我曾任职的“LAO SAN BAN”,坐落于合肥市三孝口,是红旗饭店临街的门面房,于1988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后又迁至三孝口西北角的四联大楼。创始人是位行事干练的女性,名叫XYN。我们是继任者。XYN深谙行业特性,熟悉业务,并能精准把握基层机构的运行方向。作为继任者,基本是循着她铺设的路向前发展。
在1993年12月13日——“LAO SAN BAN”成立五周年的“生日”当天起,确立了全体人员合影留念的制度。如今回想,这种以特定仪式建立团队成员的集体精神,以其情感价值超越日常琐碎,足以让平凡的日子透出别样的光亮。这大抵就是如今常说的“仪式感”吧。
(成立五周年纪念。二排左五便是创始人--XYN。其时员工着装各别另样)
仪式感从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藏在日常的缝隙里,默默维系着人心。对我们而言,“集体生日照”更成了归属感的锚点。那时基层单位人员流动大是常态:有些自视甚高、带着“公子哥”“大小姐”脾气的年轻人,揣着闯荡天下的念头,常因一言不合便转身奔赴天涯。巧合的是,1993年12月13日那张最早的合影照里,记录了单位内已极少甚至再无无故离职之人,人员变动皆为内部正常工作调整。这组照片像似一个温暖的容器,轻轻接住每个人漂泊不定的心意,予其安放之处,也让所有人都触碰到被惦念的暖意。
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日子久了难免生出倦怠,热情也易在平淡中被消磨。而拍摄“集体生日照”的巧思,似为这份平淡日常添了一抹亮色,唤醒了每个人心底所想所愿的生活情调。生活从不止眼前的忙碌,还有值得期待的温情。每年临近这个日子,老员工、新员工都会默默收拾妥当自己,心底悄悄期盼着:那天会按在职年数发放大小不等的“红包”,大家的“欢呼雀跃”,绝非虚言。正是这些不时涌现的新意,让循环往复的平凡日子有了盼头,也让琐碎的工作泛起了诗意的涟漪,寻常生活便这般汩汩有声、鲜活生动起来。
其实“LAO SAN BAN”的年度“集体生日照”,从不是心血来潮的“小资情调”,而是管理者对团队的走心,是对“那日那事”郑重其事的情感倾注。正因这份年复一年的坚持,时光有了温度,岁月里多了些值得嚼的滋味。那些年里,多位领导也会欣然赴约,在“集体生日照”中留下了难忘的身影。想来他们再见这些照片时,也定会嗅到过往岁月里那缕熟悉的气息。
(成立十二周年时,左六为本单位新任主要领导WLQ、左五为副职领导TZF应约参与合照)
这组留影照,一帧帧皆清晰如昨。照片里的人,有的早已退休,有的仍在岗位上忙碌。我相信,同仁们都会珍藏这组难忘的“集体生日照”——见了它,便会想起“LAO SAN BAN”,想起曾经年轻过的自己。
赘言几句照片上员工的着装。1996年前,同仁们工作时的服装,各别另样,人人不同,像是“杂牌军”。1997年以后就不一样了,全员换上统一的正装,肩线挺了,精气神足了,妥妥的“正规军”。这与本行业全国性重组法人制有关。国内同类机构实行的是全国一级法人制,我们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尤其领导也由当地政府选定。1994年起,实施了由多级法人制向一级法人制的变革,逐渐统一经营管理体制。统一着装是为了树企业形象、聚团队心气。着装的变化,竟也是记录单位一步步变规整的要事。
岁月本就该被怀念,而岁月里那些被我们认真对待的瞬间、被珍视的情感,才让今日的回忆,有了这般非同寻常的厚意。方寸间时光的重量,值得被永远记住。为此记下帧帧旧照重睹的感怀。
作于2025年8月23日
修改于2025年8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