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歙县深渡镇码头乘坐游船观赏山水画廊,悦心悦目一路欢快。船至绵潭村登岸,说是观看“九姓捕鱼”,对此也早有耳闻。岸边已建成供游人安坐的阶梯。江面上表演的渔船也是临阵以待。江对面是白墙黛瓦的村庄,背靠青山面对碧水,绝好的风水。
(“九姓捕鱼”摆开的阵势)
自古以来,临江、临海就有一类以船为家的人。这类人以捕鱼为生,与渔民不同的是不能上岸,陆上没有房屋。数百公里的新安江中,存在过这类群体。这类人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捕鱼的能力特别强。可以利用传统的捕鱼工具和方法,捕捉到许多种类的鱼,展现出“以船为家人”的生存智慧。由此“九姓捕鱼”也成了新安江的一道风景线。尽管这已成过去,这种捕鱼技艺还在传续,并为现代人做成了文旅的表演项目。善哉!我们同所有旅游者一样,在此观看得不亦乐乎,如痴如醉。
(一字排开待表演)
(已在表演中)
说起“九姓捕鱼”,自然想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一类群体---疍家人。这也是“以船为家的人”,俗称“水上人家”、海上“吉普赛人”。刚解放时,因其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陆上人家不同,差点成了第57个少数民族。曾在广西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没找到答案。有种说法可信度很高,即是“疍家人”全是汉人。以往各朝代官府喜于将有罪之人驱逐出陆地,只准在海上生活,不许与陆地人交往,让其自生自灭。为何称作“疍”,似有几种说法,一是居无定所,海上漂泊,生之保障犹如蛋壳般脆弱;二是终日所居小船恰似蛋型。如今这类人早已消失,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的生存权得到了保障。只是保留了一定的历史文化遗存。
(北海内河聚集疍家人的船甚为壮观)
同样,新安江上的“九姓捕鱼”人家,也是如此。记得在哪里看过,是宋末官府在歙州(北宋时淳安名为青溪,属于歙州)镇压方腊起义后,对其农民起义军所有水军统领家人的一种惩罚,即是以船为家,不准上岸,自生自灭。深渡镇绵潭村的“九姓捕鱼”简介,说的“九姓”分别为陈、钱、林、李、袁、孙、许、叶、何。官府对其九姓族人下了四道禁令:禁止穿鞋、禁止离船上岸定居、禁止与岸上人通婚、禁止讲述释放的故事。由此,九姓人以船为家、以打渔为生,终年漂泊在几百里的新安江上,形成了独特的水上人家的民风民俗。
(捕得鱼儿跳)
再扯扯,现在世界上仍存在远离人类文明的“以船为家的人”。即柬埔寨有一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该湖南北长500公里,东西宽110多公里。湖里有数万越南不收、柬埔寨不留的越南裔人。这些越南人,一家一户一条船,在巨大的“洞里萨湖”里漂泊流浪。这是上世纪7、80年代二国战争留下的后果。越南将他们当作逃兵,不承认国籍。柬埔寨将他们当作敌国之人,不准许他们上岸生活。“洞里萨湖”是旅游胜地,如今这些“以船为家的人”也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只是“以船为家的人”的悲催生活还在延续。
(表演结束慢慢散去)
话再往回说,新安文化丰富多彩,新安江的“九姓捕鱼”及其传说也就成了新安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了观赏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一部分。
作于2024、9、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