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流口镇有个茗洲村。顾名思义,“茗”就是茶,“洲”乃为水中的陆地。茗洲村也就是世代茶农居住在山水相依间的村落。我曾在徽州工作时,就知该地与其相连的祁门县凫峰乡所产的绿茶,为“屯绿“极品。之所以如此,全拜独特的茶园生态所赐。该地茶品“叶绿、汤清、香醇、味厚”,我们每年为能拥有一、二斤这种茶会高兴大半年。只是茗洲村地处深山,当年交通极为不便,一直未能光顾过。
4月16日午后,我们一行驾车从休宁县流口镇由县道转到开往该村狭窄的小路,这是条二车会车都很困难的路。一路所见都是老人、妇人或幼儿,已不见青壮年。车停该村小广场,走过一座无栏杆的小桥,便是一长溜伸向远方的茶园。细端详,茶园一边为树、竹交织的青山,另一边则为潺潺流过的溪水。茗洲村茶园就处于这么一个特有的环境中,与上午路过祁门县凫峰乡的茶园环境基本一致。
(伸向远方的茗洲村茶园)
(茗洲村茶园依山傍水)
那山与水之间不太宽卓的平地,为千百年来山水冲击物所形成。茶树就是种在冲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上,是为“茗洲”。冲击土含腐殖层,属有机物,极有营养,非常有利于植物生长;再加上茶园依山,不断有腐殖土因雨水冲刷下来,丰富了土壤。所以冲击土肥力很高。这也就解释了这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的原因。
(为山所环绕的一片茶园)
(冲击土肥力高茶树长得就是壮实)
时过境迁。当年茗洲村以及凫峰乡生产的”屯绿“,属于大众茶。在上世纪人们消费水平普遍不高时,因其价格低廉而为人们所亲睐。以后类似毛峰、猴魁等高档茶叶随其人们消费口味提高而逐渐扩大市场。相形之下,”屯绿“市场有所萎缩。茗洲村为此改制毛峰茶,拟缩小与高档茶价格的差别。再则另辟蹊径,研制并生产红茶。但终因非原产地而落寞。生产“屯绿”是其历史使然,具有品牌的力量。现在仍有相当的市场,包括出口。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