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真是说走就走,没有犹豫地随妻去了早就想去而未去的合肥骆岗中央公园。这座带有合肥生态地标的城市中心公园,一度成为市民见面的谈资,也成了欢度节假日的打卡地。转眼开园大半年过去了,我们确是"OUT"了。
由大连路进入骆岗中央公园内,热切地目光无非是找寻老机场(1977年--2013年)熟悉的建筑。那么大的面积,确实有点受累。加上太阳光强烈,自然浑身燥热。好在兴趣不减。原航站楼仍是原貌横立在广袤的广场前,当然是重新修建而成的。毛体的“合肥”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可是带有时代特质和印记的,因而是有了一定年纪的合肥人最为真切、也最为久远的记忆。
(毛体的“合肥”二字为骆岗机场航站楼最为久远的记忆
对那排一溜长航站楼的记忆还是挺深刻的,倒不是乘机待机,而是与工作相关的事体世纪初,那年月有句流行语,叫做“接待也是生产力”。遵从单位主要领导意愿,要在接待总部领导上下点功夫。这便有了接机送机最给力的安排。SHENG
ZHENG FU有个规则:即是FU BU
JI以上领导干部可通过专有渠道,进机场内接送。央企干部不进入干部级别序列,可以用“相当于”的身份掌握。那个专用渠道就在航站楼的最西边,有一单独的门,进去的休息室直通。总部领导来肥,无论正、副职,所需做的便是将来人职务、随行人数、航班以及接机人员和车辆牌号一并传送给与我相熟的处长。安排后一个电话过来便“OK”了。岁月不居,转眼便是二十来年。留下了不灭的记忆。
(骆岗机场的航站楼)

(原骆岗机场登机牌)
显然,原机场外围所有的建筑都已经过文创,去除了衰迹,焕然一新,成就了各色商业共存的小镇。原机场的3000米长的跑道改成了“梦想大草坪”。这手笔真不小。曾看过无人机空中拍出的画面,十分壮观。看了我只能平面拍照的大草坪,显示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再现不了文创的艺术效果。还好,原300米宽度的跑道还留出了近百米宽度的原飞机起飞的跑道。
(平面下的“梦想大草坪”只是一望无际的草地)
(老机场的飞机跑道)
记忆中,老机场有几座特有的高大建筑。流连在原机场停机坪中,不免会四处张望。“梦想大草坪”一侧的那座俗称的“大蘑菇”最为显眼。辽阔的平面空间,唯有它突兀地挺立在那儿,但已不是原来的那座“全向信标台”了,没有了使用价值,只要观赏价值。于是经过增高(由原来的30米提升到60米)和艺术化了,已成骆岗中央公园的地标性建筑。站在停机坪或是任何方位,看过去都有悦目之感。

(突兀地挺立在广袤平地上的“大蘑菇”)
夹在一片依然是办公场所的楼房中,那座称之为“报告塔台”的高耸建筑物仍然醒目地矗立在那里。看得出也是经过装饰的。另外在较为偏僻的一群老房子中对望的“信号塔”和“水塔”,也是经过装饰作为见证老机场存在的遗迹,挺立在一条落寞的路二旁。这里曾是机场的电影院,想必是热闹场所,如今成了商铺。原机场的大门仍在,只是不再具有大门的功能,只是一个记忆,让人怀念。上面的“骆岗机场”四字也不存在了。
(焕然一新的老机场“报告塔台”)
(老机场信号塔)
(老机场的水塔)
(老机场的大门仍在,“骆岗机场”四字没有了)
作于202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