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妻出行,感受颐和园的夏日。由仁寿门左转沿东堤前行。天阴沉,偶有霞光。
“知春亭”前最能感受出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在此我们流连光景。建于昆明湖东岸边的知春亭,因其朝阳,每年春来早,故有此名。知春亭二旁的荷开出了花,娇红夺目,树上知了也是尽情歌唱,夏味浓烈,夏趣生动。知春亭对面是影影绰绰的群山。玉泉山上的玉峰塔隐约可见,其左边的那座白塔也会出现在视线里。虽不清晰,似在烟雨朦胧中,总能一睹。湖水清绿,阴沉着的天气,看不到波光闪闪。小船以及大的游览船遍及昆明湖,一派安宁祥和。
(知春亭内坐满了休闲的游人)
(绿荷娇红夏意浓)
(绿荷娇红夏意浓)
今天的颐和园,游人摩肩接踵,大都是年轻父母带着久居在家的孩儿。昆明湖中,也是游船如织,一家三、四口踏着小艇悠哉游哉。不容说,这都是在放飞心情。身在其中都能收获到内心满满的喜悦。
(游船遍及昆明湖)
文昌阁沉稳矗立在我们前行的东堤上。来往人群穿行其门洞中,无人观赏。整个公园看不到旅游团队,基本是本地人周末携家带口换换环境,来此自由呼吸大自然新鲜空气。也只有像我们寄居在京城的少许外地人,满怀欣喜之心,默默地打量着它。为了拍张理想的照片,站在那里许久许久才有了一个机会。文昌阁是传统祭祀建筑,传说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网传山东数年前多有冒名顶替上学者,真要好好反思。底层的公平底线不能失守,不然,孔夫子太心伤了。昆明湖西有一宿云檐城关,供奉的武圣关羽,与文昌阁象征“文武辅弼”。
(颐和园文昌阁)
远远看见了十七孔桥。近年它在每年冬至前后被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金光穿洞”成了网络热点,淡泊了它的历史显要。据说,这座桥上的狮子比卢沟桥还多几十只。我从多角度拍这座桥,最终在一位执守在此的保安指导下,拍了一张,勉强给自己一个交代。
(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东端是一沉稳庄重的八方亭,名为“廓如亭”。在其附近,妻发现了一个现象,该亭上下周围多有飞燕。其身影的矫捷、灵巧是湖面水鸟不可及的。这倒成了颐和园仲夏一景。由廓如亭过十七孔桥,再上南湖岛,方知这是一组景观,即高楼、长桥、巨亭三者起伏有序的大景观。南湖岛也是观看万寿山的佳地。颐和园本是乾隆为其母60大寿而建。放眼看万寿山,佛香阁雍容华贵,笃定为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万寿山59米高,“寿比山高”的佳话从此流传。家天下时代的孝行也是没有谁了。
(佛香阁、万寿山似在烟雨朦胧中)
从南湖岛出来,满身是汗,取下帽子能感觉到头顶热气腾腾。只是浑身舒畅,神清气爽。我们由相近的新建宫门出颐和园。颐和园常去常新,每次都有新体验,可期更多精彩。此记下夏日颐和园。
作于2020、7、4、
修改于2024、7、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