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队长的故事

(2022-07-06 09:26:45)
标签:

杂谈

历史

情感

分类: 随笔

    1975年插队农村最初的一段时间,打交道最多、也最为依赖的便是生产队长。

    邢姓队长,家在本村最后一排位置。三间为全村仅有几家的土墙瓦房人家之一。屋前有一几十米的开场,右侧便是来往必经的要道。屋后就是生产队的打稻场和队公屋。妻子也是本队村民,有一双儿女。以当时的眼光看,这是一家生活较为富裕的家庭。在知青屋1976年秋季落成前,我们住在队公屋。因距他家近,免不得为些生活上的事常去叨扰,因而也就非常的熟悉。

队长的故事

(其时农村的土路)

 

    邢队长,40余岁。个子不高,有一副伸不直的腰板,整天都是曲躬着,似对世人有着谦恭之态。眼睛很小,却很有神。看人,尤对我们这些涉世不深之人有着不一般感觉的洞察力,由此对他恭敬有加。最有特征的便是他上唇的那撮小胡子,从未消失过。看到他,最先入眼的便是那修得整齐且往下卷曲遮住上唇的胡子。有意思的是有位J姓知青,也喜欢留有小胡子,只是没有他那般长。不曾想竟遭致他的反感,似是侵犯了他独有的“形象权”。对这位J知青也就无甚好脸色,常在公众场合有些调侃、奚落之语。以至于一次众目睽睽下,指着这位J知青的胡子说了句粗俗得不能再粗俗的话:“你这胡子长得就像*样”,引发了在场所有村民长时间大笑。对此,我们记忆深刻。                                        

    邢队长是生产队最有文化的人,能唱会说。当地的民歌唱起来有板有眼,虽不洪亮,但一点不走调,很有当地流行民歌的韵味。只是不大听得到他唱,除非在大队,书记指名道姓不得已才一展歌喉,赢得满场喝彩。那时大队,每到冬季农闲便会组织知青排演节目,在各生产队巡回演出。可从来没有到过我们队演出过。演出水平不入他眼,总以没时间为由而拒绝。

    那年月,大队常组织赛诗会,各队都有人数参赛要求。生产队有知青,便是参赛的主角。而我们队邢队长常是一马当先,毫不推让。记得在一次大队赛诗会上,他作的一首诗很有特色。其背景是在大队通往国道的主干道上,有条叫做“保兴垾”的河相隔。在大队书记的带领下,修建了一座石桥。这在现在很普通,可在当时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邢队长对此在诗中说出了“上面拖拉机跑得欢,下面木船运粮忙”,赢得了那场赛诗会的嘉奖。

    邢队长在任队长前,一直是位手艺人,即是游走在乡间的剃头匠。我们这儿本来就位于城乡结合处,一般人都有城里人的见识,三教九流无不知晓,少了许多农村腹地的淳朴之气。队长长期与人打交道,摸人头于无数,也就更胜一筹。与其交往多了,便知其阅人阅世很深,见多识广、为人机灵、主意很多。他是被大队作为能人,任命为全大队最落后生产队的队长,期盼他能做出上下都满意的成绩。我们虽然来的时间不长,能感觉到他不一般的威信。话语不多,却是说一不二。本队以邢、宗二姓居多,明里、暗里常有各种矛盾发生,以前常是闹腾到大队,很头疼。可能邢队长文明程度高,家族观念淡薄得多,待人处事也就没有了偏袒,就事论事。平时有些矛盾,无非是吵吵架而已,无需由大队干部出面解决。牵涉到一些利益问题,基本能在队委会上协调摆平。这或许与他的威信有关。但有点很清楚,他从来没把其他队干部放在眼里,我行我素,独来独往,一切皆在他的掌控中。

队长的故事
                                                  (河沟水面盖满浮萍)

    我们平时眼里看得最多的他,是双手圈着臂膀,斜插着一把口朝上的锹,驼着背转悠在全队的田间地头。他从不做具体的活计,可全年的各项农活均出自他的安排,所以农时、土地状况烂熟于心。每天派工,他必须要在清晨上工前的朦胧中、或是晚间的夜色中进行巡视。上工铃声响起,他便会第一个出现在队屋前,将当天的活计一一安排停当,绝不容许任意变换。作为当家人,全队二百来张嘴,任何人在此位置上,想必也不会、也不敢马虎,这是本分,更是责任。派工完毕,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深以为他是全队最忙碌的人。

    一次干活时,一村民好事地问我们:你们猜猜队长分工后到哪儿去了?我们是估计回家吃饭了。那位村民诡异地笑笑并摇摇头不再言语了。弄得我们这些知青是满头雾水。一群干活的人却轰然笑了起来。只言片语中,听到了“回笼觉”的说法。这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但也没法探个明白。某天,偶然大队临时通知队长开紧急会议,村民们谁也不愿去队长家。副队长便指派了一位T姓知青去队长家通知。那位T姓知青一路小跑着到了队长家大呼小叫。果不其然,队长在睡觉的房间里应了声,边打着哈欠边系着裤子出来了。过后,我们还觉得纳闷。可又想,你在睡觉时,他却在田间地头“运筹帷幄”。大凡劳心者是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哦。这也就释然了,分工不同嘛!

    我插队的第三个年头(1977年),队长易人。一位宗姓者担任了队长。此后便不大看到其身影了。他早出晚归干起了老营生。可邢队长的个性却深深留在了记忆中,很鲜活。


                                                                 作于2022、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回肥小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