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牙寺”小记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历史 |
分类: 随笔 |
适儿前几年来过新加坡某单位学习过一段日子,知晓“硕莪巷”的过往,来前与我说过。此巷曾是华人居住区专以处理丧葬事宜之地。皆因认为人死在家中不吉利,在此设有“大难馆”。但凡临死之人即被安置在此等待大限,也就是收纳行将就木之人的最后一口气。创办者法照法师将佛牙寺建在此,大有“牛车水”区域内所有已逝的华人,得生极乐世界之愿。

佛牙寺殿堂亮堂且金碧辉煌,与印象中阴沉庙堂大相径庭。正殿供奉的是一尊庄严的弥勒佛,与我们见惯的袒胸露背、笑容可掬的形象截然不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正是源自于他。想必这是供奉佛形象的原型不同所致,不过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更为百姓亲近。这里弥勒佛称作“一生补处菩萨”,其意是弥勒佛是菩萨阶位,境界不退转,功德还在增长,直至成佛。所以弥勒佛又成“未来佛”。
后殿供奉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能有救苦救难的菩萨保佑何尝不是人之心底之愿,所以观音菩萨也最为民间熟知和信仰。再则,观音菩萨素有送子灵验的美誉,格外受到人的尊崇。所以南洋一带华人“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
佛牙寺由幼年期在牛车水地区成长的法照大和尚于2002年11月创立。至于佛牙,由缅甸妙乌镇般陀喇佛寺的住持务舍葛帕喇大和尚发现并交法照大和尚监护,期望法照大和尚兴建寺庙供养。为此,法照大和尚闭关一年并由此考虑出以佛教曼陀罗的概念结合唐代佛教的建筑风貌来兴建,并取名为新加坡佛牙寺。现在佛牙寺四层,由众信徒捐资320公斤的黄金制成舍利塔,供奉着全世界佛教徒的圣物—释迦摩尼佛牙舍利。未上四楼,没有见到佛牙舍利,似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