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门内那片殿堂建筑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随笔 |
由东宫门进入颐和园,便会看到一片殿堂式建筑,分别是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永寿斋、德和园等,是当年皇家在园内的主要居住活动区。这些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陆续重建。德和园(已单独介绍)单设门票,余者虽可自行参观,但不可入室。
仁寿殿,乾隆时名“勤政殿”。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住颐和园期间坐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者之处。仁寿殿坐西朝东,面阔七间。外檐匾额“仁寿殿”,意为仁者长寿之殿;内檐匾额“大圆宝镜”,意为政者智慧如同大圆宝镜,可以洞察一切。仁寿殿是颐和园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1898年光绪帝就在此殿召见了康有为,开启了百日维新运动。
仁寿殿外有只瑞兽麒麟,蹲坐在石座上,造型奇异,分外吸引人。殿前的铜龙铜凤也有趣事,即朝会时点燃檀香,香烟便从龙凤口中飘出,有“凤在上,龙在下”之意。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处于园内最佳位置,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西接长廊。黑底金字“乐寿堂”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前排立着铜鹿、铜鹤、铜花瓶各一对,寓意为“六(鹿)合(鹤)太平(瓶)”。
玉澜堂,是光绪帝在颐和园的寝宫。位于昆明湖畔,是一四合院式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有后门直通皇后寝宫宜芸馆。东配殿霞芬室,后门通仁寿殿;西配殿藕香榭,后门可到乘船码头。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在此召见了兵权在握的袁世凯,希望其赞助“变法维新”,不曾想而被告密。自此,院中所有通道被封死,成了光绪帝夏季的幽禁处(冬季在中南海的瀛台),仅留有人把守的玉澜门与外交通。现保留的东、西配殿的砖墙,隔玻璃窗隐约可见,正是当年的遗迹。
宜芸馆,是光绪皇后的寝宫。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被册立为皇后。1908年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病逝,溥仪即位,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为“隆裕”。宜芸馆位于玉澜堂之北,与玉澜堂正殿后门相通。宜芸馆也为一四合院,由宜芸门进入,便可看到正殿宜芸馆,面阔五间。东配殿是道存斋,西配殿为近西轩。宜芸馆无论正殿,还是配殿,都有穿廊相通。戊戌变法失败后,玉澜堂与宜芸馆通道便被阻断。参观宜芸馆时,看到好几位自媒体主播对着镜头手舞足蹈、津津有味地介绍曾经的故事。
永寿斋是当年“九千岁”大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居所,俗称“总管院”。西邻慈禧太后的乐寿堂,东靠隆裕皇后的宜芸馆。只是现在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据介绍,永寿斋内布置了三个展室,让观者对这个“怪胎”有个了解:一是介绍中国太监的形成与发展;二是介绍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位太监---秦朝的赵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等,三是展示李莲英在此居住的实际场景。有待以后开放再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