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金中都公园是北京西城区白纸坊桥沿西、南护城河交界处的一座很小的街心公园,宽不过200来米,长不过千米。1153年,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帝国由金国都城上京(现在的黑龙江阿城)迁至北京(其时叫“燕京”),定名为金中都。开启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其时金中都主要集中在宣武门西南面,皇城即在白纸坊、即现在的金中都公园一带。北京2013年在金中都部分遗址上建造了这座公园,无非加深北京建都始于金的历史印记。
狭长的公园内,分别设置了宣阳桥、主入口广场、金人游牧、营城建都、城台掠影等五处景点。因其是为纪念当时的历史而建,所以金中都公园内的建筑有着浓郁的宋金风格。
当年金中都的南门为“宣阳门”,如今修了座“宣阳桥”横跨在护城河上。该廊桥有其特有的华丽色彩,十分招摇。
入口广场有座建筑,造型别致,大有昂然挺立之姿。看起介绍,方知是“建都纪念阙”,花岗岩制作。有介绍说,建都纪念阙是建在了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之上,向游人传达的信息无非是金中都建都由此起始。
最有金文化历史气息的想必还是广场上并排的三尊“铜坐龙,”这是出土的仿制品。有学者研究认为这可代表女真族的精神--勇敢、坚韧、进取,即龙江精神。现在的黑龙江省旅游标志就是“铜坐龙。”想想由女真族建立金朝到满族兴起建立的清朝,绝非一蹴而就,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沿公园步道,一组“金人游牧”雕塑出现在路旁。这组雕塑展现的是金的民族特点。女真人游牧时休息、卸鞍、抚马场景,栩栩欲活,似就在眼前。
营城建都,由金国左丞相张浩与工匠在宫殿的台基上研究营造法式,背景乃为所建宫殿的骨架。建造金中都是仿制当时的东京汴梁(现在的河南开封),动用了民工80万、士兵40万。雕塑再现了当时的建都的历史场景。
金代建筑古朴,很有特点,可能受宋辽影响大。吸收了宋代建筑的柔美、辽代建筑的豪放,其间也有民族形成的自身风格和特点。
宣阳台下的建都展览馆已关门,没有看成。1215年金中都为蒙古族攻陷,全城被毁,已看不到遗迹。据说丰台某村尚存十余米的城墙。但闻名于世的卢沟桥是在那个时期建造的,具体年代是1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