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杂谈文化 |
分类: 随笔 |
由南向北行走。六座桥依次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桥风格、姿态各异,逐一分布在悠长曲折的西堤上。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景明楼”,为一主二辅古建,现围幔正在维修。
练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为一四角攒尖式重檐桥亭,亭子方正尤为端庄。游人在此观景和憩息,自有身在江南胜似江南之感。
镜桥是在桥上建一八角攒尖式重檐桥亭。桥下看过去,美观动人。镜桥也是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出自于唐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句。亭中坐了不少游人,在这辽阔水域,观望四周景色,心旷神怡。
六座桥中,玉带桥名气最大,当年最受乾隆喜爱。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当年皇家乘船由清漪园(即颐和园)至玉泉山,往返都经过此桥。大凡游览西堤者,在此逗留时间最多。登拱桥可远观,颐和园景致均可收入眼中。
豳风桥为一长方形四角重檐桥亭。清漪园时期名为桑苧桥。光绪时期为避咸丰帝(奕詝)名讳,改为豳风桥。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农立国,重农传统悠久,以“桑苧”或“豳风”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桥面以北有一做成书本状的雕塑,是为豳风桥修缮记。
界湖桥是因为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始建于乾隆年间,桥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只剩下桥身。
柳桥和练桥间的景明楼在维修,但看到大致貌样。该楼始建于乾隆年间。楼形制取自于元代赵孟頫所绘之《荷亭纳凉亭》,楼名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西堤以西的湖面,是盛夏季荷花绽放最为吸睛之地。而景明楼是观荷最佳地,也是本次闲游西堤目的之一。不曾想6月30日晚,一场冰雹雨将满湖的荷叶打穿,全都俯卧在水面上,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日胜景,也就失却了“映日荷花别样红”至美景象的出现。确是有些遗憾。好在西堤看得游人兴致颇高,来年观荷更是锦上添花。
此文乃为闲记在京事(一二〇)。是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