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2020-05-06 10:18:2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天坛公园向是京城旅游热点。4月25日午后,与妻又一次步入其间。因疫情未解除,核心景区不开放。即祈年殿、皇乾殿、圜丘坛、皇穹宇以及回音壁等不可见。想必游人和我一样,除了些许遗憾,在园中仍是信步,找寻着有趣处看看。

站在内坛的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南北相望,确实有些意思。一条360米长、30米宽的丹陛桥将二者连接。从南边的圜丘坛向北方的祈谷坛看去,隔一墙之中门看,再从门洞内看,再过门洞看,看到了浩浩天宇下祈谷坛的渺小。视野中,丹陛桥中间那条专供“天帝”所用的“神路”却分外醒目,帝王头上还有天,与民间“头顶三尺有神明”如出一辙。意在人对上天要有敬畏之心,也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皇家建筑雄壮大气,数百年来尽管时代变迁,可在世人眼中,尊贵的美感从未改变。这种警示性的“神路”,凝结着几百年前人神共有的执念,精神作用巨大。想必对现在也有相当的意义。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隔一墙之中门看丹陛桥“神路”)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从中门洞看丹陛桥“神路””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丹陛桥上的“神路”将圜丘坛和祈谷坛相连)

红墙是特有的历史色彩,映衬着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是否有厚重感?沧桑之变,不经意间便有古画面从脑海中掠过。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红墙古树) 

天坛公园内温和宁静,坐在一面红墙十余米的对面。蔚蓝天空下,眼前空无他物,只有它--深沉、炽热,还透着一种不可逾越的威严。这副异常简约的画面,给人以无穷想象。久久凝视着它,感觉落满尘埃的时间长河,流水从来无情。留下了孤寂,还有那无可替代的美韵。在那不足半小时,竟发现三、五拨人在那伫立沉思,直至拍照。或许,在此睹物兴情从来相通!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蓝天下的红墙--睹物兴情)

不曾想核心景区关闭,竟有意外收获。尽管东鳞西爪,也有了自以为是的满足。回家!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墙外观圜丘坛)

闲记在京事(八十七)--天坛公园又读                                                                        (侧看祈谷坛)

 

                              


                                                  作于2020、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