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记(八)---泉州洛阳桥
标签:
旅游 |
来泉州前便知此地有古桥可看。其一就是泉州洛阳桥,它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我国的四大古桥,可见不同凡响。1月23日下午四时多前去观赏。此刻福建省已有四例新冠肺炎病人确诊的消息,其中泉州一名。有了不安感,但还没有紧张起来。仍有强盛的游览欲望。
位于泉州东郊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古泉州史迹系列遗产的代表性遗存之一。于北宋皇祐五年--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其时的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为我国第一座跨海式石桥。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浮梁架运”“养蛎固基”等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造桥技术。该桥经历数次战火,有摧毁,更有重建,一直在使用中。直至1971年,为保护古桥,在其上游不远处修建了一座闸桥,专供机动车同行。
泉州洛阳桥长约千米,宽4.5米,有桥墩45座。桥南、桥北保存有4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6座石塔以及在中亭的26方历代修桥碑记。
位于石桥中部的月光菩萨塔是现存6座石塔中最重要的一座石塔。因其高超的石构建筑技术水平,极具文物价值。该塔高3.5米,双层须弥座。第一层素面无雕刻,第二层每面有四个佛龛,内刻佛像。塔刹为圆盘基座,宝葫芦形刹顶。
为何叫洛阳桥?游客来此总有一问,说法很多。可信之说是:唐宋战乱,大量中原人、尤为河南人南迁至此,带来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经验。此处原有通海河流名为晋江,是思乡还是此地像极洛阳之缘故,将其改名为洛阳江。蔡襄主持建桥便有了洛阳桥之名。石桥建成后,不仅方便二岸交通,且方便了陆海联运,极大地拓展了泉州北向福州、江浙一带直至全国的商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