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记在京事(七十四)--孙女小诗越疫情宅家记事

标签:
杂谈 |
疫情改变着人的生活。上月底开始,孙女小诗越与其父母分开随我们居住富卓苑。整日宅家,七、八岁的孩子委实不好受。充裕的时间、过剩的体能让孩子总想弄出个“响动”打发自己。老话也说,年少心忙祛浮气。给其找些事做做是最好的选择,放任自流可不是什么好事。
她爸给她增加了每日一篇看图写话的任务,对她对我都不轻松。上午大部时间我和她都在分析、引导与疑惑、接受、询问的较量中。那种思维不对等的语言交流,让我感觉自己缺乏表达能力,或者和她老师的启发严重不符。往往是说着说着就拔了苗助了长。一张茫然的脸看着你或者等着你往下说,该如何启发?我也茫了然。每日的“作品”为我俩共同完成,心是很虚的。不过,十来天与其说得最多的就是看图要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在做什么?图要表达什么等等,想必会住进她的头脑。事情还在进行中,应该还会有新的收获。
她奶奶每天下午的“白案”唤起了小诗越的“天性”。对其揉面、擀面做馒头、千层饼、包饺子等活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在一边观摩,问东问西,跃跃欲试。奶奶见此因势利导,干脆让她直接上手,先是揉面、擀面,接着便是做千层饼或是包饺子。奶奶一边千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尤其揉起面来,还知晓了“三光”(盆光、手光、面光)。不曾想,有了开头,便成了每天的“功课”。每天下午五、六点便催着奶奶到厨房烧饭,她就好“掺乎” 了。吃上自己做得东西也 就格外香。
随宅家时间的持续,还会做啥事?还不得而至。
前一篇:节日记(六)--泉州东西塔
后一篇:节日记(七)---泉州府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