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记在京事(七十)--适儿生日随记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适儿生日那天,儿媳订了靠近移动公司大楼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周末,客人不是很多。店内不宽敞却很清爽、精致。毫无嘈杂声,不显眼处也不见尘埃。此处就餐愉悦。
适儿自小过生日就喜欢热闹,这与长辈过于关注有关系,与我们对自己生日淡然处之反差很大。这都是生长环境以及生育政策使然。适儿今年34周岁,很巧合,他有一半岁月,即从2002年起,出外读书、工作、成家。已然有了自己生活、工作的天地,所有事情我们皆成了被知会。前一半岁月,是与我们一起相守的日子。期间,他的生日往往就是家庭的节日,饱含喜庆之气。至今我们满脑子还是对他这段时间的记忆,包括做梦。不愿他长大的缘由还是不肯自己的老去。这段与我们相伴相依的岁月,正是我们穷尽人生之力爬坡之时,其格局、视野以及向上的能力对他今后人生气候的形成,不知有多大的影响。代际历来都有无言的传承。
至今,我和他妈还记得适儿过周的光景。抓周只认玩具汽车,其他无视。结合他平时在家特别喜欢摆弄我们的鞋子,以至于我们戏谑他长大后可能是鞋厂司机。最有仪式感的还是我和适儿的合影。和他妈曾有约定,有了孩子每年有一张男男或是女女合影,即男娃与爸照,女娃与妈照,以此记录孩子的成长。每年他生日的这一天,必定全家有些忙乎。在我们心里,这比美美吃顿饭有意思得多。周岁那年,我们单位隔壁的供销社大院有座花坛,在那儿我和适儿拍了第一张合影。其时他还站不稳,我扶托着他才勉强立身完成了拍照。这以后每年一张便成了我们父子的约定,直至他17岁那年离家去外求学。第17张还是他放假回家补拍的。不容说,这组照片是我家最有回忆价值的一组照片,异常珍贵。
随其长大,与同龄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给自己过生日的愿望,说白了,就是不要家长主导、掺乎。还在小学四、五年级,他就自行其是。要求也很简单,即他妈妈做上一桌菜,不要我们在家。他会和一班同学自由自在地吃喝且闹上几个小时。我们很配合,在外面荡悠看看差不多才回家,老远还会听到孩子们毫无节制地喧哗声。在楼下示意我们回家了,眨眼间孩子们便跑得没了踪影,只留一屋的杯盘狼藉。以至于翌日邻居碰面说是你家昨晚为啥闹翻天了,我们笑笑不好回答。上中学则有了更大空间,常是三五好友过生日时找一偏僻酒家或是茶楼,胡扯一气、闹哄一番。接着就是恶作剧,用生日蛋糕相互涂抹,谁也不让谁。高中时期,有了新情况,男女同学间有了相互祝贺生日快乐的问候,有了生日贺卡,有了信件等,生活彩了起来,揭开了青春朦胧又美妙的一面......。
适儿34周岁生日,也着实让我喟叹一番。为何?正是我在这个年龄,断然告别了学习四年工作七年的专业,由县城跑到省城开始了全新领域的工作。其时,告别曾经的所有已很失落,告别那种与书与文字为伴的生活更显凋敝。一切都是自愿,唯有孤独与坚韧精神相伴了以后的每一天。也曾多次寻思有无走失自己的问题。纵观几十年社会的巨大变迁,许多事物已难用对错衡量。让市场不待见的研究机构何去何从,只能是大浪淘沙;也曾踏上故地寻觅自己的人生足迹,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脱却了得失之念、打开了郁结之心。坦然了,岁月才会安好。为此,适儿参加工作以来,我曾多次警示他:若有跳槽之心,必须告知我。即使跳槽,必须是专业更高层次的接力,绝不可断崖式地变换。当然,这一切担心都很多余。毕竟所处环境和时代有了天壤之别。
2014年那年,适儿去了西南某地市挂职,我们随之去看望。恰逢他生日,与亲家及儿媳一起为他过了一次生日。一种期盼他成长之心让我很想说话,并早早在家做了准备,题为“寄语而立之年的儿子。”今天读起来仍有意义。30岁以后,对家庭、对社会有担当才有意义、沉入岗位的学习锻炼以取得最大收获、当有自信的精神力量、谦虚谨慎,丰满人生、远离小人和污浊等。
如今,适儿又在一个新的档口,虽经数年历练,沉稳有余,早已褪去了青涩。能力提升仍为迫切,借力做事需有智慧。注重团队作用,站位有度不得任意行。谦虚谨慎任何时候都不得忘记。
平安、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