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行记(二)--佛牙寺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游记 |
8月25日下午,前往牛车水唐人街游览。在硕莪巷下出租车,即被眼前这座具有中国红的寺庙建筑所吸引。这便是佛牙寺。

寺有五层,与国内寺庙建筑相比,有点异国风格。初识感有浩烂之势,完全没有国内寺庙的平实稳惬壮观。四周悬挂彩色的花草以及红色灯笼,毫不沉闷,一扫拘谨约束神秘气氛,倒有佛佑众生的喜庆之气。这种仿唐佛家建筑让人的视觉确实很舒服。
沿寺饶有兴趣地转圈,无非看个仔细。寺的背面是牛车水大厦,右边则是与寺无关的商业街,左边是条通行车辆的马路。寺的四周显得很清朗,干干净净,没有我们见惯的寺庙前那种人头攒动乱糟糟的各种商业行为,也未有浓烟呛味,尽显寺庙佛门的清静雅和。
适儿几年前来新加坡学习,知晓硕莪巷的故事。说起这条街曾是华人聚集地—牛车水地区的死人街,即处理丧葬事宜之地。认为人死在家中不吉利,设有一“大难馆”。但凡临死之人即被安置此中等待大限。想想这生命之花凋零在“大难馆”,确有撕心之感。想必佛牙寺建在此处大可超度、抚慰逝去的灵魂。
由山门入寺,钟楼、鼓楼。进得大殿亮堂无比、金碧辉煌。较之国内寺庙大殿采用自然光、有灯也昏暗的情景,犹如换了天上人间。大殿供奉的是一尊庄严的弥勒佛,又称“一生补处菩萨”,其意可能是弥勒佛当下是菩萨阶位,境界不退转,功德不断增长,直至成佛。所以弥勒佛又称“未来佛”。这里供奉的弥勒佛与我们常见的袒胸露背、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形象大为不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正来自于他,现已脍炙人口。这可能是各国各地供奉佛形象的原型有所不同。不过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更为百姓亲近。后殿供奉的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能有救苦救难的菩萨保佑何尝不是人之心底之愿,所以观音菩萨也最为民间熟知和信仰。再则,观音菩萨素有送子灵验的美誉,格外受到人的尊崇。所以南洋一带华人“家家弥勒佛,户户观世音”。
佛牙寺由幼年期在牛车水地区成长的法照大和尚于2002年11月创立,或许这也是选定在此建寺的原因之一。 并于2003年2月和2004年1月分别注册为宗教团体、慈善团体。至于佛牙,乃缅甸妙乌镇般陀喇佛寺的住持务舍葛帕喇大和尚于1980年修复蒲甘山佛塔时发现,并于2002年8月交由法照大和尚监护,期望法照大和尚兴建寺庙供养,几月后便圆寂。为此,法照大和尚闭关一年并由此考虑出以佛教曼陀罗的概念结合唐代佛教的建筑风貌来兴建,并取名为新加坡佛牙寺,藉此展现新加坡宗教艺术与文化的方方面面。现在佛牙寺四层,由众信徒捐资320公斤的黄金制成舍利塔,供奉着全世界佛教徒的圣物—佛牙舍利。可叹我们仍然停留在寺庙观光只在一层,从而失去了上四楼一睹舍利塔的机会。那就留个下次再来的想头吧!
此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