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永培
姚永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35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尚武的风气

(2019-07-18 10:0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故纸有意

(接6月20日后)

崇尚武力,历来是男孩心底里的一个情结。文革期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那片小街小巷内,这个风气非常昌盛,当时是很令人神往。

起始,我们知道有不少练武之人,常是在家练习,一般不在外招摇。中学有位徐姓的同学,住在花街,他的二哥是位高手。我们常怀着猎奇的心思,每每到他家很想一睹他的风采,可总是被他憨憨一笑地拒绝。我们只有怂恿这位同学。有次,不知是他高兴,还是喝了酒,竟然笑呵呵的答应了。只见他在院子里,将二条长凳子分开放好,他的头和脚就分别担在二条长凳上,直挺挺地躺着。然后又要我们把一幅板车架子横放在他的肚子上,再叫他的二、三岁的儿子站在上面。我们当时都看傻了,也非常过瘾。只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功夫。待其这些物件撤离后,只见他一个空翻,单腿立起,学着猴样对着他的儿子作了个鬼脸。但那身形给我们的感觉,好像缩小了不少。我们的崇敬之心油然升起。我的这位同学说,附近许多人都在习武,都是为了防身,免遭人欺负。不过,他们不会轻易现身。说是现身容易惹祸,甚至是杀身之祸。

文革期间,许多年轻人都在家,无事可做,习武之风真就泛滥起来了。薪市街那儿有片空旷的场地,不知何时那儿兴起了摔跤,而且越演越烈。一到下午,那片的许多年轻人、还有半大的男孩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二位身着跤衣(摔跤的专用服)的雄壮男子,在场中做着各种准备活动。不一会,二人就相互揪着对方的跤衣开始了摔跤。你一腿,我一腿,互相瞅着对方的空档,做出大背、小背将对方摔倒在地,或是拧着对方的腿或是手,将对方摔倒。一有结果,便会引来众人的喊好和掌声。看得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有人看、有人喊好,小伙子们摔得格外起劲。一对对摔跤好手就这样一一过招,直到天黑收场。这种摆场子摔跤的做法,必定会引来其他地方的高手。一有此等事出现,场面的气氛就很凝重。记得一次去看,听说是哪个地方的摔跤冠军要来切磋切磋。如果收场子,那可太失面子。如果不收场子,那就是说应战,保不准就会有什么事发生。我们那儿的铁匠铺,有位小伙子,长相很是俊朗,尤其那双眼,给人的感觉是英气逼人。在那儿,他是属于大师傅级的,一般不轻易出场。那天他到场并出场了。就是他,与那位冠军在场中足足摔了个把小时,也没有个胜负。最终在气喘吁吁中,双方握手言和。看得出,它们今后肯定是交定了的好朋友。若是有胜负,真说不好有什么群殴事件发生。因为陪同那位冠军来的人也不少。习武之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天天如此,我们看得是如痴如呆,心里也痒痒的。

尚武的风气                                            (昔日的摔跤场附近。摄于2015、3、29)


   那时的我,也曾作着习武梦。为了练体力,我在附近的一位姓董的人家,很长时间都在练举重。一副百多斤的杠铃压在肩上,重复下蹲起立,练着腿劲。重复举起七、八十斤的杠铃,锻炼臂力。起初练习,还真有效,觉得效果很大。时间长了,进步就不大了,到了一定时候就没长进了。晚上,与一班人在戴姓的初中同学家中小院子里,也是穿上跤衣,练习着摔跤。不能不说,那时的兴趣是异常的大。习武的目的是什么?不清楚。反正想不受人欺负的念头是很明显的。在那片地方,类似这种练习摔跤的人是太多,就像现在的广场舞。用现在话说,是时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