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行随记(十六)--近看田螺坑土楼群

分类: 游记 |
我们驱车到了田螺坑村,意欲近距离观赏土楼群。
这是一黄姓客家人的土楼村落。显然,每座土楼都是一封闭类似城堡的建筑。意在利用一个家族群居的力量抵御各种风险以求安全。所有土楼均为三层,都是一楼厨房、二楼仓储,三楼居住。其间所住居民不可能有隐秘性,均处于一种准军事生活状态。在冷兵器时代,不可能讲究居住条件,只以能遮风避雨、能吃饭、能睡觉、能养儿育女便可。
五座土楼,居中的方形土楼名为“步云楼”,1796年建造,取自平步青云之意,以盼子孙兴旺发达。其右上方为“和昌楼,”意为和气昌盛,也系同期建造。不知怎么,其后三座楼都是20世纪所造,是当期子孙繁衍过盛,人丁兴旺?还是何因?不得而知。其振昌楼建于1930年,意为奋发昌盛;瑞云楼建于1936年,有吉祥笼罩之意;最后一座楼建于1966年,那已是文革期间了,取名文昌楼,祝愿文运昌盛,很有意思。而且这是唯一的一座椭圆形土楼。对此我很感叹,竟然在和平时期的50年前,还修建这种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楼?只能说明其时文明之风还未吹进这些乡村僻壤、或者是建筑发展还未有顾及山乡的成果。

转悠在土楼外部,高高的土墙坚固无比,对外基本全封闭。只有顶层才有小小的窗口,黑黝黝的,说是枪口或是瞭望口都不为过。步入各土楼内,景致大致相同。中间是一露天的大天井,想必当初既是取光之需,也是楼内居民活动和聚会场所。不少土楼天井内乱搭乱盖现象严重,显得很无序。正门的对面最底处供奉着土楼的祖先牌位,其香火似是常年不断。天井内有着生活水井,沿一楼四周水系流水不断。天井内大部都有着诸如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生活设施。 为迎接游客,基本上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示出一派喜庆色彩。一楼的大部都是商户,张灯结彩,出售各种土特产品或是纪念品。二楼、三楼住户现已很少,空荡荡的,基本看不到有人正常生活的痕迹。很想上楼看看,可不允许。很显然,土楼生活设施极为简陋,也及其不便,早已不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居住的要求。所以当地人纷纷在土楼以外之地重新建造适合居住的房屋,甚至到县城以上的城市购房居住。而土楼仅仅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已完全商业化,仅供游客参观。
在田螺坑村游览完土楼群走出村,将去参观一个最古老最大的的土楼—裕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