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行随记(八)--三坊七巷南后街

分类: 游记 |
福州的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呈鱼骨状分布。它是福州最老的城区,也是福州人最深沉的记忆。来此,自然要一逛。23日午后,我们一行进入南后街。游人如潮,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这是条步行街,如同成都的宽窄巷、天津的津门故里等,为一传统文化商业街。也是福州极力打造的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街面十余米宽度,条石形地面。二旁房屋至多小二层,多为木制或青砖墙建筑,既有明清特色,也有民国情调。看在眼里还是相当舒服。店铺所见经营有不少传统工艺行业,但还是吃食饮料店居多。
一路走一路看得也挺欢,不为吃不为购物。多少年了,已养成了在旅游区从不购买物品的习惯,只是用眼看、用心记、用相机反映。自上了博客,又多了一项,即回到家再用文字感叹或赞美着。瞧!几处雕塑引得众人观看。特拍摄舂米、裱画、当铺三景,再现我国传统行业的场景。
这条步行街上,只有建筑仿古,商品已全部现代化了。有点喜剧或滑稽色彩的,倒是星巴克、麦当劳这些国外商业。商品特性决定他们必须本土化。没有了他们很有特色的标识,只有几个汉字的招牌,显得很中国。似乎也是无可奈何。
不足千米的南后街,东侧七巷,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侧三坊,分别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如此格局不知如何保存至今?无论坊还是巷,都在无数现代城市建设大潮中日渐消失,只存在于人的怀旧情调中。犹如北京现存的胡同,虽属于旧日的生活空间,可时尚的城市构造,最终还是反衬出胡同是现代人心底永远且深沉的爱,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无可替代。福州的三坊七巷得以完整保存真乃天佑也。
已有千余年的三坊七巷南后街,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将其评定为5A旅游景点自有其道理。自其形成起始,就为贵族、士大夫聚居之地,绝非草民所住之地。千余年以来可能从未改变过。各时期所建堂府都代表其时最高水平。如今保存下来的均为明清时期建筑,无形中就成了明清建筑博物馆。至目前受保存的就有150余座。在其建筑上,当数马鞍墙、门窗扇的雕饰以及建筑门等为其特色。
三坊七巷,富贵之地,自是人杰产生地。就近代看,就有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林旭、冰心等许多著名人士皆出于此。可以说,这些杰出人士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也为三坊七巷增添了不尽而又浓郁的人文价值。既然来此,就虔诚地感受一下三坊七巷南后街人杰地灵的气息吧!
草草收笔,不敢乱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