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洋楼”之称的五大道,是天津的一张名片。看民国,来天津,必到五大道。10月3日上午,我们离开公寓酒店径直到了五大道。
五大道,即是指由马场道、西康路、贵州路、成都道、南京路等五条街道围合起来的的一个长方形区域,是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所在街区。
(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简介)
这里的各式洋楼大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共有花园式房二千多所,其中属保护或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300多栋。英、意、法、德、西班牙等国建筑并存,又以英式建筑居多。此外,还有什么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故而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因此,懂建筑又知晓民国史的人来此一游想必是很过瘾的。
五大道曾属英国租界,是“国中之国”。当年北洋政府的一些要人,包括总统、总理、总长、督军、省市长等下野后往往选择在此居住,既能政治避风,想必此地距离北京权力中心很近,一有机会,又方便东山再起。大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北洋六位总理等都曾寓居于此。一些清代的遗老遗少、富贾巨商、各界名流、梨园名角等无不在此寓居,以应对变幻不定的时局。
我们起始是步行走在五大道的街面上,二旁没有现代建筑,更没有高楼大厦。目所能及的是形态各异的西式建筑群体。而且与我们在赤峰道看到的民国建筑又有所不同,这里的建筑更多的是以实墙或深院将小洋楼与街市隔离,似乎非常讲究住宅的私密性,体现的可能是主人的深居心理。
(讲究私密性的深居洋房)
说说五大道之首的马场道。这条蜿蜒的路,可说是天津近现代史的写照,文明、繁荣,又有着去不掉的历史屈辱的印记。当年这里是英租界。我们很有兴趣地走入当年的赛马场,里面正在举行五大道旅游节的开幕仪式,甚为热闹。我倒是有兴趣地找寻当年参赛马匹是如何从后台步入马场的通道。
(我们坐上这种马车观光游览五大道挺有味道)
先有跑马场,后有马场道,时间约在1903年。起始是渣石路,1926年改成沥青路面。马场道的形成,路二旁出现大批欧式建筑群,并促成马场道以北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五大道的独特环境。所以,这条路上的知名建筑较多。我们饶有兴趣地坐上观光游览马车,边走边听其介绍,得知潘复、张绍曾(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胡佛(美国31届总统)、刘冠雄(北洋政府海军总长)、朱启钤(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旧居都在这条路上。百余年来,马场道经过数次翻修,正以越来越靓丽的丰姿述说社会变迁的历史。
天津游览结束,我们一行于下午返回北京。上车前有意在天津站留影纪念。回程发生一趣事。由于我们二点多就到了天津站,适儿改签原先预订的下午四点的票为三点多的票。忙中有错,改成了上车站为天津南站。我们进站才被工作人员发现,忙又退票,最终改成了3:17的无座站票(周围旅客都说这是农民工票)。好在天津到北京很近,站不了一会就到了。
(天津站留影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