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有意》代序

分类: 故纸有意 |
夏天的午后,喜于闲散、贪于舒适的我,照例窝在西二环新屋的书房内。可今天,我没有与惯常般泡上杯清茶,惬意地捧着本书读着或是打开电脑忘我地杀上二盘棋,而是神情凝重地久久注视着面前摆放的一堆物件,内心很是不平静。
四姐这次来肥,将我在家时的所有日记本带来了,那是我读中学以及下放农村时的所有生活记录。1978年9月离家时,我将它们放在一个铁制小箱内,锁住了过往的岁月,几十年来从没有触碰过,淡忘或任其消亡曾是我的潜意识。老家曾经搬迁,尤其妈妈去世近20年,家都没有了,我那可亲可爱的四姐还将此物完整保存到现在。这厚重的手足情意,暖透吾心。

我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即是如何对待它们?仅仅翻开阅读一遍或数遍,让自己重温故纸堆里的岁月?这确实不是我心底的最愿。适儿最近给我在新浪网上开了个博客,与他妈妈一起极力鼓励我动笔在上面写点博文,对此我是满心接受,满心喜欢。退位赋闲的日子,重拾少时的喜好,做些舞文弄墨的事,还是有意义的。所以就一直在想着该写点什么为好。似有天意,四姐恰恰就在此时,将这堆物件放在了我的面前。难道就从这些日记本开始?多年职场生涯,无论身体还是大脑,都已僵硬,似不易复软。我怀疑了自己的能力。
沉思中,缓缓打开了那放日记本的袋袋,霉陈味扑鼻难耐。十多本大大小小的日记本,摊放在眼前。它们积满了灰尘,年代久远都已褪色,有的水浸字已模糊不清,还有部分用散纸写的,拿在手里都已发脆,一碰就要裂开似的。看着这些,太久远,很是陌生,也不真实。就势坐在地板上,将本本按日期顺序排列,很清楚,是在1970--1978年,正是我中学和下放农村的时间。那确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岁月,从不想提起,可梦中又多少回走过。四十年过去,光阴似箭,让人感叹不已!
打开日记本,随性地翻阅,尘封太久的往事犹如开闸之水,遏制不住,忽地就将我带入了自己久远的韶华年月。浸淫其间,难以自拔。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家,那个时代的我,那个时代的一切,齐齐地、远远地都向自己走来,直压得我气息不匀,瘫坐在地。闭目凝神,似有了一种冲动,一种极想倾诉的冲动。文字是否有魔力,是否有生命?是否再用文字将我的记忆变成家人的共同记忆?是否再用文字将我们经历过的岁月凝固成一段家史让后人铭记?想此,心里沉甸甸的。

二十几年前,大姐曾告知我,要记住祖籍浙江绍兴的“永思堂”(祠堂)上的一幅对联:“惟诚敬孝光家业,永守诗书致大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对家族有了些朦胧认识。这幅对联,首层的意思是儿孙们的辈分。进一步解读显然是先人对后人的殷切期望,成人与励志教育是鲜活的精神内在。作为家族传承人,用文字叙述一些往事,告知后人长辈们的一些经历,或有教训、或有启发、或有告诫。这确是一个责任!。念想似乎明晰,心也释然。这堆不易保存的日记似也有了好的归宿。我能说得好吗?仍然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且行且思量,只能是自我鼓励。刹那间,“故纸里的光阴”几个字从脑海中跳了出来,仿佛要我加深加重加强对这堆日记本的再认识。
抬起头,窗外暮色已浓,不远处的董铺水库已是水天浑然一体,远近高楼也已是万家灯火。暗自舒了口气,似乎凝心动笔已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