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夏皖南行散记(五)---故地寻思

(2016-06-10 20:04:57)

   离开石台蓬莱仙洞,驾车赶往下一站祁门。这天是5月17日,星期二,晴天。

   祁门是我生活工作过7年的地方,当有别样情怀。大凡人对生活的重大转折都有深刻记忆,自然也会百般寻思,我更不例外。

1982年,我与妻分从二所院校来此地的一家省属农业科研单位工作。其后,结婚生子,工作无重负,生活无虞,其乐融融。我在将自己的一份专业杂志编辑工作做得轻松自如的同时,放大了工余自得其乐的追求,即是收集资料写文章发表、笔译原版英、日文的专业论文投稿,做的算是风生水起,尽管没有远景,但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很怀念那几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和秋冬的岁月,似乎这样合乎了自己的本性。以至于2012年退位乃至2015年退休后,很自然地就在妻儿的感召下,让自己逐步回归到了这种状态,为之喜、为之狂,为之顺应了内心最本质的呼唤。当然,年轻时的那样多有功利心,现在则是寻求心有所依的精神支柱。同样的状态,不同的目的。

车从石台驰往祁门的途中,此寻思愈发明晰强烈。转而想之,大凡类似我这般德行的人,一般社会性都会不足。回首自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涉足各种环境,阅历各色人物,无不告知自己的这种结果。专享于个人世界,漠视或淡薄于群体环境,尤其复杂的人际交往,只会产生不适。有怕烦的躲避,无应对的强悍。看清自己当是故地重游寻根问底的一个认识吧!

1989年离开祁门后,曾于2007年春季与妻和兄嫂来过一次。那次来似没心没肺,抱定的是故地重游的心肠。待看到原单位及原住地已不见了昔日的平静、清爽和有序,心里还是挺沉重的。是的,20年过去,快速变化的世界,物是人非当在情理中。尤其改革开放数十年,让市场不待见的研究机构何去何从?其命运又执之谁手?无从回答,只能是大浪淘沙。这次来祁门,得知原单位刚在上月底全部搬到了屯溪,空留了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原址。一时心惊,似是故地记忆戛然而止,平添了些许感伤。搬走后的原单位已然与我的生命再无关联了。

多少年来,我在脑中反复问过自己调离此地此单位,是否有走失自己的问题?纵观几十年社会的巨大变迁,许多事物确实难以用对错衡量。有过怀念、有过纠结。我所服务的原单位,在汹涌的经济大潮中,已处于边缘化。其运行机制固化老化,与市场难以调和,步履愈发沉重。好在国家是后盾,无事业发展前景,但生活有着落。真不知我仍在那工作是何状态?不免心有抽搐感。调离后所从事的职业则是社会这三十年来的向阳行业,只是与自己苦读四年的知识没有丝毫关联。由县城入省城,亦步亦趋,坚韧努力,似为改行后的自己寻回了些存在的价值。为之又有了些许庆幸。只是有些事还是让我刻骨铭心,至今仍耿耿于怀。一是多年时间都不能走近家中的书橱。原来与书本那么近的人,却整日穷于应对与书本无缘的具体事务,换了人间,也换了个人,反差巨大。特别是起始的几年,只要在家走近书橱便惶惶然,那心酸和难受的劲可谓逆天。二是对改行的认识。固然可通过学习和实践重新获得新行当所需的知识,但很难改变世人对你的定性看法,尤在职场上的关键时。所以我在与适儿的交谈中,告诫他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千万别做知识断崖式的工作变化。即使要走这一步,也得是积累式的改变。这可是我切肤之痛的感受。

岁月有痕,又踏上故地,寻思人生足迹,找到自己并重新认识自己。今一股脑说出几十年心头郁结之语,仿佛脱却了囿于人生得失之念,极为轻快愉悦。想必也是我这般年纪该做的事!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