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欢操心

(2015-07-23 11:11:14)
分类: 记忆

还是那个夏天(1994年)。

那年适儿已9岁,读四年级,学习成绩一般都在班上前五位之列,从没有得过第一名,暑假后便上5年级了。妻子在市属某公司工作。那时国营商业企业已是风雨飘摇,没有经营策略,更谈不上市场营销,仍然是坐等客户上门,没有人为此做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努力。其时妻子从零售科调至茶叶分公司担任副经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已被自营的茶商所蚕食,经营非常困难。妻子单位和其他国营商业单位一样,所发工资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卖房租房所得,三是经营收入,但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但是工作不紧张,虽是天天要上班,可机动时间很多,正好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家庭。我所在单位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我也已从茫然不知所措中逐渐苏醒过来,极力融入新的行当。其时工作在岗时间占据了太多,常是晚上或是每周一天的休息日还要加班,弄得人是相当紧张。一到家就不想动,想睡觉。收入提高了,幸福感却没有见长。也就从那时起,妻子承当了全部家务,不让我操一点心。我也就势远离了厨房、远离了家内所有大小事务,做起了“甩手掌柜”。

喜欢操心

                                                 (1994年夏天,妈妈在逍遥津公园与时年9岁的适儿合影)

 妈妈来到这里,自然而然就担负起了每天做饭菜的事情,我们一到家便能吃上现成的饭菜,感觉特别地好。日子一久,我们便发现妈妈有个我们感到比较紧张的行为,就是她烧好饭菜,估计我们快回家的时候,就会在窗口不断张望着我们回家的那条路,直到看到你的身影方才心安。否则这种焦虑的情绪会使得她在家来回转悠,边走还边念叨着怎么还不回来啊!她的这种心态无形中也逼迫我们养成了按时回家的习惯,一点不敢造次。

至今还有二件事记忆犹新。一次,是我临时加班。那时没有电话,来不及告知。妈妈那个急啊,无论是谁劝解都没用,可说是急得相当任性。情急之中,老人家还真行,竟然跑到住在隔壁单元的一位领导家询问。那位领导见此忙打电话到我单位问清告知才放心回家。还有一次,就是最让她不放心上学单独来回的适儿了。我们告知他放学一定要快快回家,免得奶奶着急。一次,这个臭儿子中午放学后顺路到同学家玩了一会,奶奶到时没等到他回来,在家里乱穿,急哭了,成了个泪人。为此,适儿遭到了好一顿训斥。他这才感到事情的严重,再也不敢擅自行动了。

妈妈年纪大了,喜欢操心。她那一颗完全放在你身上的心,使你感觉沉甸甸的,以至于多少年后,想想都倍感温暖。那年的夏天,妈妈的这种操心程度,可说是更甚,达到了使你感到非常沉重的地步。这种心态,是对以前关爱后人心理的一种变本加厉地延伸,我是即熟悉,又陌生。以后的日子,想起这段往事,醒悟般地感到,这种对儿孙外出过于焦虑是不是她对大限感知的一种反应,通过极度眷念后人、不舍后人的反常行为表现出来?我还清楚记得,那个夏天的某天,她和我面对坐着吃饭,用着一种求助于我的口气说到:“人怎么要死啊!”我傻傻地望着她,不知说什么。我只看出老人家对当时生活日渐其好的那种满足、那般享受以及对子女的那种深深依恋感。不曾想,这些都是她的绝世之为。

那个夏天,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在家安装一部电话,这可使我遇到不能按时回家时,可有个告知,以免老人家焦急。那时私人自费装电话还是很少的,我是在这种情况下算是提前实现了消费。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给妈妈打电话时她说话的声音,很欣喜,也很亲切。

这几年,我在北京适儿家也逐渐有了这种行为,喜于在他们下班回家的时间段内,站在窗口不断地张望,总是希望他们出现在我的视野。以至于妻子看到我这样,总是调侃地说到,真是遗传作用太大了,没的办法!从中,我深刻领悟到当年妈妈对我们的那份深情和依恋!

                                          作于2015、6、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电扇的记忆
后一篇:妻儿走出山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