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记录 |
给孩子取何名?我和适儿还闹过“意见”。我很武断地坚持由我来取。适儿的名字当年就是由他奶奶取得,这是我心里业已形成的“祖制”,不得违抗。小俩口意在自己的孩子当然由他们来取。记得在办公室内可谓苦思冥想,最终确定姓+诗越。 根据老家祠堂—永思堂的那副对联:“惟诚敬孝光家业,永守诗书致大文”,“诗”是到她这辈的辈分。“越”,即有不要忘记祖籍(浙江绍兴)的意思,更有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期盼。适儿为失去给自己孩子取名的权利而心生不满,但没法和我说得通。适儿的妈妈真会说话,半劝半威胁地对他说“你要不让你爸爸取名,他会记一辈子的”。至此天下无战事,也难为了他们的顺从。不过,他们给小诗越取了个小名,将儿媳妇的贾姓一拆为二,即“西”和“贝”。用“小西”做了小名,并在日常中使用。为此找回了些许心理平衡。
小诗越的出世,可说是彻底改变了娘婆二家的生活轨迹。我的亲家,在孩子出世前就早早到京照顾即将生产的女儿。尤其亲家母丢掉赖以生计的行当,拟全力担负起服侍其女儿坐月子的任务。我原想是奶奶可更多参与照顾媳妇和小诗越的事情。可面对其亲娘服侍女儿坐月子,哪有不做出让步。私下里曾与奶奶还用当时一句社会上流行的话“女儿生,外婆养,女婿回家就上网,爷爷奶奶来欣赏”来调侃
在孩子出院回到家一切都已安顿后,我们便回合肥了,并与亲家相约,待孩子20天时由奶奶替换外婆,好让外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我们回到合肥,一句话,是确确实实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一颗心再也安定不下来,心底里总惦记着那码事。在家与妻子的话大都也都是围绕小诗越。现在的通讯发达,适儿每天都有照片发来,每天晚饭后二人就是观看照片,评论着每天的变化。这也是乐事,其情昭然。
熬到了小诗越出世20天,我们又迫不及待地赶到北京接替亲家母。很显然,20来天的“战斗”,亲家母已是满脸倦容,应该回四川休整一段时间了。依此逻辑推理,基本达成今后娘婆二家实行轮流照顾孩子的共识。
小诗越已是20多天了,活动的时间也日渐其多。我仍是不敢抱她,生怕粗手笨脚弄疼了她。依然是喜欢看着她,更多时候是故意弄出声响地看着她。不瞒说,我特别爱看她的那双眼睛,那可是人的心灵的窗口,可看出许多我们不能感觉的东西。小诗越的眼睛虽不大,可黑眼珠很是明亮,而且越长越亮,有种夺人眼球、耀人目光的光彩,甚是喜人。这既是健康的标志,更是透出了孩儿聪慧的信息。我想是这样的。这次我在京待了一周,在其快要满月时,适儿让我抱着她拍了张照片。这张照片我是相当地喜欢。
孩子日渐其大,赏心处日渐其多,只要有十来天不见猫抓心似的,合肥-北京的往返成常态也就不奇怪了。只要是她的奶奶在京照顾小诗越,我就这样来回地跑着,一根线就这样将你牵得紧紧地。孩子活泼、健康,聪颖、非常可爱,对她的那种纯粹性痛爱,使得含饴弄孙的日子异常甜蜜。围绕孩子的生活快乐而忙碌,尤其是她的外婆和奶奶实行轮流看护孩子倾注了更多的辛劳,她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