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师爷馆”(一)

(2015-02-07 17:15:37)
分类: 游记

说起“师爷”,脑中总会浮现出一个头戴瓜皮帽,留着山羊胡,身着长袍马褂,迈着八字步的形象,怪怪的,甚或有点猥琐。尤其“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绍兴师爷”,给人的印象确是很糟糕。进入绍兴安昌的“绍兴师爷博物馆”之前,一直有着这种印象。知道这种看法不全对,何不乘此机会扫扫盲,弄弄清楚。

参观“师爷馆”(一)

“绍兴师爷博物馆”设在绍兴安昌古镇著名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娄心田师爷可能是安昌、也是年月最近的师爷代表。他曾在光绪晚期东北奉天府作幕宾。民国后,在东北马占山督军府任秘书。娄氏为安昌的望族,是师爷家族,有不下十人作过师爷,娄心田是一位后辈中的佼佼者而已。进入娄心田故居,心里就不免有一种想法,将“绍兴师爷博物馆”与娄心田故居重叠,有了二个主题,总不如分开的好。此外,几百年的师爷中,最为出色的,诸如徐文长、沈文奎、邬思道、秋桐豫、章士杰、马家鼎、娄春藩等,倒应该专门放在一处,不应以娄心田冲淡为好。

      参观“师爷馆”(一)                                      参观“师爷馆”(一)


天下师爷出绍兴,而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据说清代几百年间从这里走出去的师爷达万人,如今这条古镇小河的二旁还保留着众多的当年师爷的祖居屋。所以有安昌是师爷的故乡之说。师爷馆就集中展示了明清时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介绍了师爷的种类及人生,以及著名师爷的情况等。历史上出现过的这类人群,既有迎合弄权人物政事需求的一面,更有读书人讨得出路兜售智慧的意识自觉。囿于这点认识,以为师爷缺乏阳光性,灰蒙蒙的感觉。我的祖籍地在绍兴,先人中似也有过做师爷的经历。我赞叹他们游刃于权力场上的干练,也哀其人生中的不自立。

师爷,别称有幕府、幕僚、幕宾、幕友等,虽是衙门的佐治人员,可无官衔职称,不在体制内,只与幕主为雇佣关系。自明代开始,至清代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至州县,都聘请师爷料理。所以有“无幕不成衙”之说。而绍兴师爷的出现,则与绍兴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很有关系,非常具有造就师爷这一特殊职业的条件。师爷馆内有这么一段话说得精辟,一是绍兴素为文化之邦,人文荟萃而仕进有限,在乡地狭人稠,谋生农艰商轻,故于读书无成者,学幕为其一大出路;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辞令,尤适于做师爷;三是做师爷的“专业知识”近于家传手艺。据介绍,一般师爷至少须攻读3年“幕学”,并须具有研核策略的能力、提供计谋的机心与撰拟官方文字的功底。绍兴人家族观念重,同乡情谊浓,外出做官为幕者,出于亲情乡谊尔引我荐,遂使绍兴师爷群体蔚为大观。再则,绍兴人不恋乡土,加之当年有着一个潜规则,做师爷必在异地。久之,便在全国各地大小衙门形成了“无绍不成衙”的师爷群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