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和感言
(2014-11-11 15:28:45)分类: 日记 |
“双抢”回家休整的一个生活内容,就是找些书看看,确有如饥似渴之感。我记得那次回家看了不少书,其中有一德国小说《没出息的人》;一苏联小说《现代人》,给我的印象很深,还作了读书笔记,为此还发出自己的感言。
在《没出息的人》中,德国诗人艾享多夫有着非常优美的表现能力,尽管不乏葱郁的树林、幽静的山谷、淙淙的流水、歌唱的小鸟等景物的神奇描写,但最为心爱的还是对自由天空下辽阔大地以及草根主人翁的歌唱。“没出息的人”和大自然一样,纯洁、天真和爽朗,尽管是个天才的音乐家,在庸俗的社会里,世人讥为搞不挣钱的艺术就是废物,因此是“没出息的人”。书中将他和那些奸诈狡猾、爱财如命之徒作比较,活脱脱一个可爱的乡村小伙子的形象跃出纸面。这正是艾享多夫所想表现的。记得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也曾说过自己是一个很没出息的人,说出来怕别人不高兴。这么一联想,再结合现今社会的一些现象,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
《现代人》一书,是作者对70年代苏联现实状况下区级领导人物道德败坏的揭露和批判。当时读这书,根本没有现实的对照,也不会想到去对照,只是对苏联有如此现实而感到惊讶和不解,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苏联变修了,是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了。应该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到底还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败坏是社会的一种病状,是其时苏联那种法西斯化的官僚垄断下的必然产物。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能掩盖矛盾而不能解决矛盾。通过法律也只能惩治一些人而已,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现在重温当时读这本书的笔记,不曾想触动了对现实的联想。30多年的改革,有力地发展了社会经济,可也出现了诸多官员一边没日没夜地干革命,一边贪腐的官场奇观。好在新一代领导人已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这种“副产品”的危害,已从上到下,形成了反贪腐的高压态势,收到了令人折服的效果,也非常赢得人心。改革仍在向纵深发展,势必会有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