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5年1月15日

(2014-09-11 08:54:06)
分类: 日记

1975年1月15日,这是一个终生不会忘记的日子,是我从此离开家的日子,也是步入社会下放到农村的日子。这个日子,也是去年退休时才知道,是单位为我计算工龄时确定的正式参加工作的日子。

那天清晨,天阴冷,有着小雨。妈妈不起床,被子始终捂着脸,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临行前,我来到她的床前说:“妈,我走了”,没有反映,甚至连一声“哼”都没有。此时我才突然感觉到了妈妈的伤悲、无奈。我的兄长以及小姐姐作为老三届于1968年下放,已经历了七年的时光。虽然兄长早已上调回城,可小姐姐至今还在农村,回城无期。妈妈心灵为此已经受了多年的煎熬。今天我又步其后尘,踏入了不知何时归的漫漫人生道。妈妈悲从中来,又能作何感想?!我在床边盘桓了好一会,很希望她能看我一眼,可就是没有。这场景触及了内心软弱处,记忆终身,屡屡想起心都会颤抖。我和送我的同学扛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的行李匆匆赶往集合地,毛毛细雨似有似无地滴落在脸上,悲壮感油然而生。想到了家庭的困境,尤其父亲过早去世,失去生活来源的那种艰辛,对我们又看不到未来,妈妈的心境有多凄然。只能心里暗暗想到,一定要努力,绝不会给你丢脸!

集合地短暂的欢送会结束后,汽车便各自开往郊区的各个公社。我们的这辆车到了我所下放的公社所在地,又是一个简单的欢迎会。会后,便各自由下放所在地的生产队长领着我们这些知青“回家”。与我下放到同一生产队的有三人,被安排到打稻场旁的一间公房和一位姓齐的五保老人同住。看到这间公房,我们怔住了。草屋不说,已是破旧不堪。进门还需低着头,墙面上无数大洞小洞,一有震动便有阵阵灰尘落下。在公社的欢迎会上,公社的五七干部(即专门负责知青工作的干部)就已打过招呼,说是居住条件可能不好,但很快会解决。已拨出专款拟在知青点建筑知青专用房屋,希望大家克服暂时的困难。对此我们也无话可说。三张不是床的床就凑合地铺在了极为狭隘的小屋里。靠近床很近的地方有一小灶,供我们烧水烧饭用。因是第一天,二顿饭由生产队安排,以后便自己解决。我们同来的三人很快就熟悉了,很自然地融洽起来,也大致就烧饭烧水一事进行了安排,无非是轮流做。到了晚上,有不少人来看望我们,但基本是年轻人。这儿的农民对学生下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来人去已是常态。来看望我们的人无非是对识对识,看看我们长得啥样而已。嘻嘻哈哈,有说有笑。可我们不敢马虎,恭敬地接待每一位。很清楚我们的身份,即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这便是第一天到农村所受到的洗礼,简单却很难忘。

乡村的夜来得比城市早得多。不到十点,我走出茅屋,外面异常的宁静,乡村人家少有灯光了,偶有几声狗叫声。走到打稻场,仰望天空,寻思着一天的经历,不仅在黑暗中苦笑着。这里就将是我挥洒青春岁月的地方啊!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就是我们这辈人所处时代的要求,无法选择,也无法避让。只有在再教育中,才能找寻着自己还很不确定的命运。 显而易见,面临的将是艰苦、诸多的困难,该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意志要坚强,要坚持,绝不能动摇,也不能气馁。

 

知青生活开始了,我默默地念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第一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