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同学下放
(2014-09-04 09:10:33)分类: 日记 |
从五姐家回来的第二天,便得知初中好友G同学的户口已迁往农村了,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为他果敢的行动而高兴。他去的地方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县乡。他家父母对他的下放是有考虑的。其母亲一直反对他到农村去,认为是太苦了,舍不得。其父亲倒是认清形势,同意他下放,但必须是要到离家很近并且与他家有关系的农村。对此,G同学未有采纳,坚持到学校安排的地方。因而与家人闹得很凶,决心真如磐石般坚硬,最终如了他心愿。这样,他在学校带了一个头,激励了不少同学,为此他很自豪,我也很羡慕。3月21日是他动身的日子。天刚亮,我和他的兄长一同送他到码头。当汽笛响起,我就觉得喉头梗塞,未曾料到学友间分离的一刹那,竟也如此扯心裂肺。望着远去的轮船,混浊的江水,泪水不自主的流了出来。 为此,回家后留下了一首题为“长相思”的小诗作为送别的纪念----“春送君,曦送君,君去湖阳即前行,天高浪水平。君泪盈,我泪盈,携手短诉分别情,隔面永连心”。二个月后,我还专程到G同学的下放地看望他,足足呆了一个星期,完全体味了下放知青的生活。回来在日记本里写了四个字—不堪想象。那种无人管束,放任自流的知青生活状况确很糟糕,完全是农村的“流浪汉”,尽管这不是全部,可很有代表性。但与我后来的下放郊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又过了二个月,G同学从下放地一担挑回了所有下放带去的物品,要求他父亲将他转到离家近、也就是当初准备安排他去的农村。这时,我才发现G同学怪会闹腾的。后来,G同学在新的下放地的状况,我也去看过,显得很安静。尤其有了女朋友,相互照顾,生活的还真像小家庭似的。再后来,就是上调回城做了工人,直到做到车间主任,曾还风光了一段时间。后妻子病故,又再婚、离婚,逢90年代工厂倒闭失业,四处打工,生活穷困潦倒。这是我们这一代许多人的共同命运,G同学是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