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迭出
(2014-07-03 20:00:27)分类: 日记 |
党内有党,党外有派,历来如此,学生也如此。小团体的产生,对立表现最明显之处在评先和选举排委会成员(即班干)上。那时评选的不是三好学生,而是“五好战士”。你选你的,我选我的,没有一致意见。即使有一致意见评选的“五好战士”,肯定是中规中矩的“中间人”。最后只能由班主任拍板决定,定谁都会惹上许多人的不满。选举班干,都是各小团体都有代表,缺不了谁,有点议会的味道。作为班主任的管理帮手,这样选举,也难为了班主任。这样的帮手代表了谁呢?我那时常被推选为政宣委员,也就是出出黑板报,写点小报道。
为争“宠”,出现了上学或放学时分常在班主任家门口转悠的同学,无非是自觉作为“密探”向老师汇报情况而已,但后来发展成班主任必须的管理工具,更加大了同学间的对立。也出现了常为老师买这买那的事情。因为那时候,商品奇缺,尤其生活必需品。看得出班主任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碗水还端得平,变成了带有明显倾斜的感情色彩。我们这班人与老师不太亲近,自然很气愤。气愤的发泄就是处处添乱,尤其是班会常被搞得乌烟瘴气,不能正常进行,老师也没有办法。在班上,还常用语言对这些人“指桑骂槐”。我这个被认为是小团体“头”的人,常被“密探”们汇报,也常受到批评指责。班级的几个小团体之争最后也就演变成我们这班人和班主任亲信之间的那种无来由的“明争暗斗”。我们皮厚了,老师也很没面子。她太迂腐,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管理我们这些处于青春逆反期的中学生,似乎老师治不住学生就是枉为人师,确实搞错了对象,有点问题。否则,少听二句“蜜言”,来一点安抚我们的话语,足以摆平。高压加剧矛盾一点都不错。
面对管理困境,班主任又使出了一个“空降”排长管理班级的新招。将古时到现在一以贯之使用的当地人不任当地主要长官的干部管理方法用在了70年代初的初中班级,创新又有智慧。所选的这位排长,比我们大许多,雄壮威武,有不错的摔跤水平,很会说话,在学校附近很有势力。原来的排长屈降为副排长。初入我们这个班,在学校和老师的坚决支持下,他风风火火领导着我们改变班级的面貌。原有的矛盾可能无存在的必要了,霎时就被淹没了。所有同学惊奇无语地看着、听着这位排长每天下午自习课时整节课的讲话,这也是他每天最风光的时刻。可能有演讲欲,每天乐此不疲。男生们还真给他镇住了,唯恐得罪他,比怕老师还怕他,都是敬而远之。教室内少有的安静出现了,就连下课也很平静。布置的事情也没有推三阻四的现象了。班主任到班上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时间不长,我们看到了二位排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哥们般的相处,到不大说话,再到抬杠争吵,矛盾公开化。“一山容不了二虎”,班主任见此又将这位副排长调到了其他班级。随之矛盾又出现在这位排长和班主任之间了。因为班主任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班主任说话没有他好使。班主任的管理思想被排长裹挟而得不到体现,改变了初衷。“以武治国”所造成的尾大不掉的困境出现了。最终还是将这位排长调回原班级了事。一幕戏草草收场了,给大家增长了见识,也感受了许多。我们对班主任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带有了瞧不起的意味,还是非常的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