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被蚊虫叮咬后的瘙痒可真是难受,宝宝常常是一痒就挠,但又越挠越痒,往往是夏天过了,而印痕还在……所以一到夏季,止痒膏、止痒水这类产品家长们总会备上。但止痒和驱蚊不是一回事你分得清吗?怎样才能挑选出令人放心的止痒产品呢?我把“百品求实”的评判经验分享给父母们!
http://s16/mw690/005vNYG9ty6L59lRTgr1f&690
红肿瘙痒为何产生?
因为蚊子在叮咬的时候,会向人体分泌出一种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则会释放组胺作为防御,导致红肿突起,肿胀的刺激就引起了人体瘙痒的感受。
被蚊虫叮咬后如果一再抓挠,会使组胺更多的释放,而加重瘙痒感。所以,想要让瘙痒感尽快过去,最好是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不要抓挠。
止痒和驱蚊是两回事
接着,父母们一定就会想到使用止痒产品,但如果只是随拿过一瓶花露水,则很有可能出错。因为驱蚊和止痒是不同的概念。就拿花露水来说,含有驱蚊酯、避蚊胺等成分的花露水具有驱蚊作用,而含有薄荷、樟脑、冰片这类成分的花露水则起到镇痛、止痒作用。所以,在被蚊虫叮咬之后,应该选择含有止痒成分的产品,并且此时没有必要让宝宝接触驱蚊成分,最好还是选择专门针对止痒、没有那些化学驱蚊成分的止痒膏、止痒水,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哪些是驱蚊成分?花露水、驱蚊水中常用驱蚊酯、避蚊胺、植物精油(如柠檬桉叶油),蚊香中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哪些是止痒成分?
http://s12/mw690/005vNYG9gy6L5aNyoVZeb&690
成分安全吗?
在这些止痒成分中,有一些对婴幼儿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安全。
比如水杨酸甲酯和樟脑被指具有潜在毒性,美国FDA表示对于婴幼儿有不安全的可能(LIKELY UNSAFE),因为婴幼儿对副作用更加敏感。樟脑有引起皮肤发红和过敏的轻微副作用,在受伤或抓破的皮肤上,樟脑容易渗透,并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误食了含这些成分的止痒膏会引发中毒,对于爱吃手的宝宝要注意吞下风险。建议孕妇及婴幼儿慎用。
另外,曾经有报道称含有紫草成分的驱蚊膏会“损害肝脏”,不过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说法。确实有研究认为紫草有危害健康甚至损伤肝脏的可能,但那是在内服的情况下。美国FDA在官方网站上发出警告,服食紫草这种成分可能损害肝脏,外用不适合开放式的伤口,并提醒人们不要过量使用。而这也只是一种警告,而非出自权威研究报告。
http://s14/mw690/005vNYG9gy6L5c41nrv7d&690
图 “百品求实”产品库中一款止痒膏,含有水杨酸甲酯和樟脑成分,说明书有“婴幼儿不宜长期使用”的提醒,包装信息包含“2岁以上儿童每日3~4次”的提示(英文)。
理想的婴幼儿止痒产品应该是有效成分安全、少添加人工着色剂和香精这类不必要的成分,不含类激素的成分(如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不会让宝宝娇嫩的肌肤产生刺激和过敏。
使用前阅读说明书和包装信息
止痒膏、止痒水上多数会标明适用年龄和使用方法,在给宝宝购买和使用前不妨仔细阅读说明书和包装信息,一是可以了解成分配方,二也是确定孩子是否适合使用一款止痒产品。
比如上面提到的紫草成分,某品牌紫草膏就在说明书上写明:不建议2岁以下儿童使用,涂薄薄一层于患处,一日两次。
含有樟脑和水杨酸甲酯的一款某品牌驱蚊膏(上图)则在包装信息和说明书上分别提示:“婴幼儿不宜长期使用”和“2岁以上儿童每日3~4次”(英文)。
“百品求实”对产品库中的百多款驱蚊和止痒系列产品进行了评判分析,它们的综合评分都是指在适用年龄下的产品打分。如果宝宝与止痒产品标明的适用年龄不符,请慎用或咨询医生。
(来源:百品求实 http://www.baipin.or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