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铝添加剂的谢幕 儿童铝摄入风险或降低

标签:
育儿百品求实铝膨化食品儿童 |
分类: 育儿 |
十个孩子起码九个,恐怕都爱零食,松脆的膨化食品往往是孩子们的“心头好”。过去,含铝膨松剂价格低效果好,厂家们用的得心应手,儿童却因此成了铝摄入高危人群,大人们因此何其忧愁。但从今年7月开始,膨松食品中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了。值此之际,我们再来正视一次铝添加剂、膨化食品和孩子们的健康!
http://s8/mw690/005vNYG9gy6K9vLH6l127&690儿童铝摄入风险或降低" TITLE="含铝添加剂的谢幕
回顾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14年7月1日开始,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再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为什么要限制含铝添加剂?
以明矾为代表的含铝添加剂在食品工业界应用广泛。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来看,我们吃进去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它们主要用作面制品的膨松剂、海蜇加工的固化剂、食物配料粉的抗结剂以及色素的载体。铝含量较高的食品包括海蜇、油条、油饼、粉条、麻花、馒头等。
对公众说到铝,就会联想到老年痴呆,确实有研究发现它与老年痴呆有关,但这一点还未形成学术界的共识。目前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铝主要会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危害,可能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于2011年6月在第74次大会上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确定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铝依然是安全的。然而,中国有不少人的铝摄入量已经超过这个数。
爱吃膨化食品,孩子风险高!
孩子们爱吃膨化食品这一类的零食,膨化食品的松脆口感,主要依赖于化学嘭发剂,或称膨松剂。过去,我国用于粮食加工的膨发剂、化学发酵粉等大多含有碳酸氢钠和明矾(包括钾明矾和铵明矾等)。在各种膨发剂里,加入含铝膨松剂的零食,膨发效果好、气孔细腻,价格也相对较低。实验表明,明矾的用量越高,膨发效果越好。然而,明矾中含有铝元素,膨化食品在抽检中发现铝超标,主要就是含铝膨发剂超标造成。无铝膨发剂虽然早已研制成功,奈何成分较高,往往受到企业冷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果显示,按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铝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参考值(PTWI);然而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面制品是铝的主要来源,7~14岁儿童吃进去的铝主要来自膨化食品。
对食品生产会产生什么冲击?
这次调整对食品生产会不会带来冲击呢?应该说影响是有的,但并不影响正常生产。比如禁用的三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它们都可以用相同功能的其他食品添加剂替代;膨化食品中可以使用其他色素替代铝色淀。
什么时候开始?
新规定虽然从7月1日开始实行,但并不是说从这一天起,超市里的膨化食品都不含铝了,在2014年7月1日前已按照相关标准使用上述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仍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结束。所以,并非从7月1日起,含铝添加剂就突然从食品中消失了,如果你在意这类添加剂,还是得以包装上的配料表信息为准!
如何减少铝摄入?
(1)难以监管的小作坊、路边摊甚至黑作坊,超量、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尤其是明矾)的情况依然会存在。想要避免摄入过多的铝,尽可能从可靠的商家购买食品。
(2)北方人吃面食居多,所以铝摄入量远多于南方居民。建议面食、米饭、杂粮交替配合。
(3)油条、油饼、麻花等油炸面制品不要每天吃或一次大量吃。
(4)尽量减少铝制器具、铝箔的使用,避免盛装酸性食物,比如番茄、醋等。
(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蜇,因为“三矾二水”的工艺就决定了海蜇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建议不要经常食用,食用前应反复浸泡、清洗,或者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6) 对于包装食品,可以浏览包装背后的配料表,辨别是否有含铝添加剂。常见的含铝食品添加剂有:明矾、各种铝色淀(色素)、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等。关键是有没有“铝”这个字!
从膨化食品中禁止使用含铝添加剂中得到的启示
如果膨化食品不再使用含铝添加剂,家长们因此就放心地给孩子食用,那么含铝添加剂的禁用也未必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膨化食品是深度加工食品,深度加工食品几乎失去了原料的原形原味,自然需要利用一些食品添加剂。至于含铝膨发剂,即便不再使用了,膨化食品的加工方式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除了深度加工,膨化食品的原料多为玉米、面粉、小米、马铃薯、豌豆等粮食,配合油脂、盐和各类调味料,能提供给人体的无非是一些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脂肪,而且是饱和脂肪甚至反式脂肪(如果用到起酥油、氢化油、精炼植物油等)。
孩子爱吃膨化食品的坏处不是在于膨化食品本身不健康,而是对于处在生发育阶段的孩子,多吃一次膨化食品,就间接剥夺了一次摄入“优质营养”的机会。他们本可以吃到更适合的食物,比如饭桌上的食物、水果、营养密度高的零食如果干(配料简单或者100%果干,非蜜饯)、坚果(配料简单或100%坚果)、巧克力(黑巧克力,可可含量>55%,可可脂含量>30%,不含非可可植物脂肪如精炼植物油最好)等等。
常听到大人说:零食吃一次没关系。而这究竟是对孩子爱吃零食无能为力,还是为大人自己懒得花心思在挑选健康食品上,而找的小小借口呢?
(来源:百品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