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台市三仓中学中考录取分数线

5.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解析:选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
6.(2018·泰安模拟)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样品 |
酵母菌数量(个/mm3) |
pH |
1 |
1 210 |
4.8 |
2 |
820 |
5.4 |
3 |
1 210 |
3.7 |
4 |
1 000 |
5.0 |
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
B.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为2、4、1、3
C.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
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解析:选A。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可根据培养液pH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不断下降,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2、4、1、3。从表中数据分析可见,达到稳定时期时,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为1.21×107个。继续培养,随着环境条件极度恶化,种群生长进入衰退期,出生率会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7.(2018·重庆六校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如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第六年 |
第七年 |
增长速率 |
0.50 |
1.33 |
2.69 |
3.78 |
2.88 |
1.36 |
0.09 |
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解析:选A。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7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左右,A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C错误;对动物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