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方案
(2014-09-09 20:46:47)
标签:
体育 |
分类: 课程改革 |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方案
体育组
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我校组织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新课程实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为整体目标,我们将本着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稳步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促进我校素质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性原则。
三、学校的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我校现有21个教学班级,学生的体育兴趣较为广泛,不少学生有着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且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并基本形成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选项引导成了必然。
2、师资情况。我校体育组由中轻年教师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全部都在一线工作。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项目,分别能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选项教学课,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这对新课程选项教学的开设是十分有利的。学校专职体育教师4男,1女,兼职教师4名教师专业搭配合理。
3、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的情况。学校现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一块,室外篮球场8个,2个排球场,羽毛球场地2个,乒乓球台8台,室外单双杠(单杠3个、双杠4付),同时,各个项目所需要的器材数量较充足,基本能满足选项教学的要求。
四、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三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选项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的目标:
1、提高参与意识: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基本养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的意识。能评价自身的健康状态,会利用掌握的技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锻炼计划,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评价。
3、提高健康水平: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对环境适应能力和疾病抵御能力。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饮食卫生习惯。
六、课程实施的内容
(一)必修必选内容(田径、健康教育专题)
1、田径:附录
2、《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专题模块18学时,分别安排在高中各年级各学段。
评价:每学年按模块教学计划内容进行一次笔试(时间30分钟)。授课方式:作业自学为主,体育组各教师按教研组分配的课题进行备课(要求做成课件),且相应上好此课。
(二)选修任选内容
1、选项内容:在尽可能挖掘体育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我校现有条件,新学年可供学生选项的内容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体操、田径、乒乓球。且学生只能从七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以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再扩大选项范围)
2、选项内容安排:确定每个模块(项目)为18课时,高中三年设置为水平五。各模块按高中三年设为若干单元,且依据项目的本身的特点及运动学习的规律,单元计划必须有层次性即从基础到高级。
3、拓展性课选项问题: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在完成11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修得更多的学分,凡参加上述活动满18课时得1个学分。
(三)高中三年课程模块学习计划及学分分配:
高中三年课程模块学习计划
年级 |
学年 |
模块内容 |
学分 |
执行人 |
高 一 年 级 |
第 一 学 期 |
必修:田径(18学时);健康教育(3学时) 选修: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体操、田径(各模块均为18学时,系单元教学计划1、2) |
2 |
|
第 二 学 期 |
必修:健康教育(3学时) 选修: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体操、田径(各模块均为36学时,系单元教学计划2、3) |
2 |
|
|
高 二 年 级 |
第 一 学 期 |
必修:健康教育(3学时) 选修: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体操、田径(各模块均为36学时,系单元教学计划3、4) |
2 |
|
第 二 学 期 |
必修:健康教育(3学时) 选修: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体操、田径(各模块均为36学时,系单元教学计划5、6) |
2 |
|
|
高 三
|
第 一 学 期 |
必修:健康教育(3学时) 选修: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体操、田径(各模块均为36学时,系单元教学计划7、8) |
2 |
|
第 二 学 期 |
必修:健康教育(3学时) 体育活动 |
1 |
|
|
1、在高中三年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共18学时,因雨雪天上室内大课,以讲座形式授课,学生上满课时经考试合格即可得相应学分。 2、健康教育专题考试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的体育活动课时,全年级统一考试。 3、高一、二、三各年级单元教学计划模块的起点和梯度不尽相同,设为若干单元。 |
七、教学管理:
(一)选项方法:
1、学生必修与必修选择内容的确定办法
选修学分制有二个主要特点,一是教学内容选择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二是采用学分制管理,每个学生学完1个模块内容(18节课)后,经考核成绩合格得到1个学分。在高中三年学习中,学生要修满11个学分才算合格,其中必修必选3个学分,必修任修8个学分,每个学分原则上要完成1个模块18学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课型:
全校各年级均以A、B、C组为单位,打破行政班级进行选项上课。高一、高二、高三均按A、B、C组,根据学生的选项情况分别编成7个教学班级进行教学。
八、教学评价
(一)学分管理
1、在实施前做好新课程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明白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学分的关系,1个学分即为学习1个模块内容(修满18学时)+成绩合格。高中三年共有多少个学分,如何得到每1个学分。
2、指导学生进行学分选择,保证每个学生高中三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修满11个学分,其中2个学分是国家规定的必修学分(田径的体育健康教育专题),1个学分是浙江省规定的必修学分(体操或民族民间类体育项目),其余8个必修任选学分是学生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
3、学生修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11个学分且成绩合格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4、学生成绩的认定在任课教师,学分的最后确定由学校教务处完成。如果学生对所得的学分有疑义,可按程序向体育组→教务处(学校学分认定领导小组)提出复议。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体质健康
2、知识与技能
3、学习态度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三)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评价的思路(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多样性。从新课程五个领域目标来评价学生。
(3)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与进步的幅度。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法采用等级制
等级 备注
优秀:85—100分 模块总评该等级可获得学分
良好:70——84分
合格:60—69分
不合格:59人以下 要补考或者重修及格方获得学分
(1)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实施,每个学期测试一次,学年成绩按二次测试最好一次成绩录用。
(2)运动技术、运动技能与专项体能。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看最后的结果,又要看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评价采用等级制,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
(3)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情绪和意志,以及和同伴之间的互作合作精神等方面内容。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采用等级制。每一个模块学习后都要进行评价,根据各个模块的学习成绩,算出学期与学年成绩。
(4)体育健康知识和行为表现。学生掌握健康知识与行为表现相结合,重在平时的行为表现。考核以理论测试、课外作业、学习交流和日常行为相结合,成绩采用等级制,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
(5)学生成绩确定的各项比例公式如下:学年体育综合成绩=学年体育课成绩(7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0%(优秀30、良20、合格10);学年体育课成绩A=0.3*B+0.7*C(A为最后得分;B为出勤考核,课外活动,两操表现;C为运动技能考核成绩、进步幅度、平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