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电影《归来》影视艺术赏析

标签:
编导编导培训 |
http://www.zyykbiandao.com/d/file/datum/ysys/eb7e4e841dce7f85bbf2e0c0398098b9.jpg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因为一场文革,使一个团圆的家庭,两个相爱的心,三个本该幸福的人相隔天涯。两次归来,第一次重重困境,第二次物是人非。二十年,新文化的注入,新血液的流动,新时代里“为人民服务”的主旋律。陆焉识的归来,已经不再是冯婉瑜一人所期待的了。可是,二十年后,宛若相识的转变,在这个年代,这段爱情,终究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http://www.zyykbiandao.com/d/file/datum/ysys/e7f83931b1a3e512d4abbae11e07c017.jpg
我等你,既使所有人都在这个“彻底打倒阶级”的环境中,不理解你,我也背着所有人悄悄打开门等你。在陆焉识逃回家中敲门时,导演用一个特写镜头将冯婉瑜的面部表情完整的呈现给观众,内心中的激动和慌张,苦楚和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幕让人纠结的画面,导演让镜头在陆焉识、冯婉瑜、丹丹和组织人员中快速的切换,当时的危机感在沉重、伤感的配乐中,声话同一的展现给观众,将观众带入情节里,感受到了与爱人别离的刻骨铭心。爱情的结晶便是我们的孩子,可是丹丹……那个从小缺失父爱的女孩。即便再恨再怨,看到那被剪掉的照片,导演用一个特写让观众在残缺中感受到命运的悲惨。
http://www.zyykbiandao.com/d/file/datum/ysys/a00bf43f3bb3349886d5567a446e1f32.jpg
终于等到你,可是你却忘了我是谁。在文革前期,光线偏冷偏暗。导演在陆焉识和冯婉瑜的对话和父女二人的对话中,常用暗光使陆焉识处在黑暗中。等文革结束以后,光线转为明亮。希望是不断地,即使再难,焉识不会放弃婉瑜。在窗户里映出来的阳光,打在弹钢琴的陆焉识身上。即使你永远记不起来我,我也是你永远的焉识。
http://www.zyykbiandao.com/d/file/datum/ysys/c39b827e5dc8a58324e31fd6b0ef4fb0.jpg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部影片,一百多分钟,如同品茶一般,当我看到陆焉识拿着一大箱信送来给婉瑜时,仿佛喝到了茶的香醇,苦涩中的香醇。导演的一个象征蒙太奇,用镜头展现出那满满一箱泛了黄的信纸。爱情的痕迹,富有年代感的回忆。我很震撼,二十的执着于思念尽收眼底。你不认识我,你看不清字,没关系都没关系。我愿意当那个“念信同志”,又一个蒙太奇的组接,身临其境的被那份爱情温暖。无论以什么身份,陪在你身边就好。我可以永远是“念信同志”,念焉识写给婉瑜的写,说我想对你说的话。长长的路,我陪你慢慢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