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底色是爱二

(2024-03-11 13:48:42)
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每位教师都对学生怀有师爱,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引我们如何通过“爱的教育”呵护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技能。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要努力帮助孩子进行创作性思考,要摈弃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且要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儿童训练记忆力,促使儿童独立思考和理解原理,这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非常重要。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品行发展,与家长协同开展情感教育,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关怀人本身,这是培养一颗健康心灵的关键。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了自身在儿童心理学上掌握的不足,和在关键时期进行干预的技能缺位。过去的我将太多精力用在了知识性内容上,而在思维培养和品质训练上没有进行特别关注,无疑耽误了孩子们的发育成长,是我接下来会主要调整的方向。

全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活动的重视。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息息相关,一个能边阅读边思考的学生做事情会更快、更有成效。这一观点能够有效帮助后进生转化,但不意味着只是让学生机械的阅读,而是要为后进生挑选感兴趣的书籍,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吸收知识和能力,过去我对后进生的阅读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迫使我开始注意要为后进生设计更多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以此来帮助孩子发展智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要把爱作为教育的底色,因材施教,带给孩子们恰当及时的教育。不应后进而忽视,不应优秀而放松,帮助每个孩子实现和谐发展。同时更应不懈思考,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能保持睿智,教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学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