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定跳远》课的设计      郭清霞老师

(2014-11-04 21:56:39)
标签:

体育

分类: 教学案例

水平一(二年级)立定跳远课的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教师: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郭清霞                         

                  指导教师: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明祥        

                           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珏璐

    一、指导思想

依据2011版新课程标准,把“健康第一”和“安全第一”放在首位,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高参与意识,促进相互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动作方法,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及合作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所学的立定跳远来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跳跃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定跳远动作简单,趣味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经常练习能较好的增强学生的探究和配合,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下肢和腰腹肌力量,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通过对教与学的观察,在动作技术上突出了:“一提二摆三起跳” “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和“提膝收腹伸小腿”。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国际田联的少儿软器械(软式栏架)进行一物多用,鲜艳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关键的是软式器械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让学生在乐学中掌握运动技能。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甚少,学生对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和练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在一年级和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肌肉发展的规律,具有学习立定跳远的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的练习。那么,本课是第二课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现有的运动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我采用因材施教,以游戏为催化剂,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为突破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自由组合,层层突破,促进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确保每个学生得到受益。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体验“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和“提膝收腹伸小腿”的肢体感觉,明确其锻炼价值,并利用其技术进行练习。

(二)体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弹跳力,腰腹肌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三)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之间能互相合作、探究、自主的练习,同时敢于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意志品质。

五、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一)开始热身部分:课的常规→导入性游戏一:兔子与狼(模仿小白兔跳,体验双起双落))→导入性游戏二:小白兔蹲和小灰兔蹲(体验蹲立时两臂自然随前下压)【为主教材立定跳远做好铺垫】→软式器械操(达到热身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二)学习提高部分:A、辅助练习1.游戏:“高人、矮人、超人”(体验一蹬二摆三起跳) 2. 两人一组做蹬摆练习(体验蹬地时两臂要积极往前上方摆);3.两人一组跳过一定高度软式栏架板(体验起跳高度)   B、主教材: 1.启发学生利用软式栏架可以拆卸的优点,进行合作、探究、自主练习具有一定远度的立定跳远。  2.展示与点评  3.纠错练习:坐在板上练习“提膝收腹伸小腿”(把空中的动作改为坐在地上做,大大减低动作难度,体验小腿前伸。) 4.提升练习:再次利用软式栏架可以拆卸的优点,把拼好的软式栏架斜放在地上,形成一个最佳的起跳角度。】→C:辅助教材   游戏:抢占阵地(体验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把本课推向高潮。)

(三)整理恢复部分:1.师生共同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跳小白兔放松操,让学生尽快从兴奋状态恢复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六、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大部分的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技术。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为145/分左右,平均心率为120'/分左右,全课练习密度为50%左右。

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预计有一小部分学生练习立定跳远时会踩线或两脚没有张开,本课根据学生特点,在广告纸手绘脚印贴于起跳线的后沿,非常直观有效,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2.学生期待知道自己的成绩,采用在塑胶板上贴有“优、良、及”标志,激发学生挑战自己,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八、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课前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清除场地中尖锐物体,并提前合理画好场地以及器材的合理布置。在学练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教学生要爱护公物,课后有组织地安排学生把器材搬回保管室并摆放好。

 

立定跳远第二课时计划

教师:龙岩市实验小学  郭清霞   班级:二(1  人数:40人   课次:2   时间:2014.05.23

指导教师: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明祥          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珏璐

教学

内容

1.主教材: 立定跳远

2.辅助教材:抢占阵地

重点: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

难点:提膝收腹伸小腿。

 

 

1.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能,体验“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和“提膝收腹伸小腿”的肢体感觉,明确其锻炼价值,并利用其技术进行练习。

2.能目标:发展学生的弹跳力,腰腹肌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感目标:培养同学之间能互相合作、探究、自主的练习,同时敢于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意志品质。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时间

次数

负荷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检查学生的出勤及着装。

3.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

3.安全教育。

4.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

 

 

 

 

 

二、一般性准备活动

1.小游戏:兔子与狼(模仿小白兔跳,体验双起双落)

 

2.新式“红萝卜蹲,白萝卜蹲”---“小白兔蹲和小灰兔蹲”

 

3. 自编软式器械操。(共七节,4×8)

a.伸展运动

 b.体侧运动

c. 体转运动   

d.拉伸运动

e.腹背运动

f. 挺举运动

g.放松运动

 

一、组织: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1:四列横队

要求:

1.精神饱满,思想集中,遵守纪律。

2.快、齐、静!

 

二、组织:

1. 2:两同心圆

 

2.四列横队如图1

a.教师组织学生做“兔子与狼”和“小白兔蹲和小灰兔蹲”的游戏。

b.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边喊口令边做模仿操。

要求:形象逼真达到热身的效果。

 

 

 

 

 

 

2

 

 

 

 

 

 

 

 

 

 

 

4

 

 

 

 

 

 

 

 

 

各一次

 

 

 

 

 

2

 

 

 

 

 

 

 

 

4

*

8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

时间

次数

负荷

 

 

 

 

 

 

 

 

 

 

 

 

 

 

 

 

 

 

 

 

 

 

一、立定跳远

A.辅助练习

1.游戏:“高人、矮人、超人”

2.两人一组蹬摆练习

 

3.两人一组,跳过一定高度的栏板。

 

B.动作要领口诀化:

 

一蹬二摆三跳起,

快速蹬地展身体,

收腹提膝伸小腿,

平稳落地跳得远。

 

          立定跳远图解

 

4.重点:蹬地与摆臂协调一致。

5.难点:提膝收腹伸小腿。

6.易犯错误:

a. 腾起的角度偏低。

b. 伸小腿不足。

7.纠正方法:

a.坐在板上练习“提膝收腹伸小腿”

 

 

 

教与学

一、组织:练习队形同图2

教与学:

1. 教师组织学生做“高人、矮人、超人”游戏,体验“一蹬二摆三跳”。2.教师启发学生两人一组利用软式栏架的板,一人持板置于练习者最适宜的高度,另一人练习。

3.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模特秀”练习,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

 

“模特秀”

4.教师启发学生利用软式器材拼各种具有一定远度的组合,学生自主练习立定跳远,要求学生之间要互相观察,学习或纠错。如下图3

 

5.教师巡回指导,并积极参与学生练习。

6.集合展示,师生共评。

 

7.利用少儿软式器械进行纠错练习。

 

8.提升练习:教师启发学生把软式器械拼成一个软式少儿栏架,斜放在地面上,形成一个最佳的立定跳远区进行练习。

 

 

 

3

 

 

 

 

4

 

 

 

 

 

 

 

 

3

 

 

 

 

5

 

 

 

 

6

 

 

 

6

 

 

8

 

 

 

 

5

 

 

 

 

 

5

 

 

 

 

 

 

 

 

 

 

 

2

 

 

 

 

 

3

 

 

 

 

 

 

 

 

 

 

 

 

 

 

 

 

 

 

 

 

 

 

 

 

 

 

 

 

 

 

 

 

 

 

 

 

b.跳过斜放的软式栏架。

 

二、辅助教材   游戏:抢占阵地。

游戏方法: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10组,每组四人,游戏开始时全体学生蹲下,后面的学生两臂伸直搭在前面学生的肩上,教师发令后,学生们一起边喊节奏边绕“船”下蹲走前进,直到教师发出求救信号(哨声)停止,各组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在软式器械上,然后减少软式器械的面积,改为每组八人,依次进行比赛。

游戏规则:学生必须是下蹲走前进;学生行进途中手臂必须搭在前面同学肩上。

练习队形同图3

9. 学生分组讨论,认真练习。

 

 

 

 

教与学

一、组织队形如图3

二、教与学:

1.教师启发学生,把软式栏架和器械拼成“船”。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请一组学生配合示范。

2.组织学生比赛,并积极参与。

3.简要点评,再采用优胜队方法比赛。

4.采用人数由少变多,“面积”由大到小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要求:动而有序。

 

 

 

2

 

 

 

 

 

5

 

5

 

 

 

 

 

1

 

 

 

 

3

 

 

 

 

 

 

 

 

 

 

 

 

 

 

 

1.集合整队,师生一起听音做放松操(小白兔体操)。

2.课的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组织:同图1

教与学

1.边听儿歌师生共做放松操,以达到身心放松。

2.教师评为主,学生评为辅。

要求:

1.动作尽量舒展,放松。

2.学生积极发言。

 

 

5

1

 

2

×

8

 

 

 

 

场地器 材

软式栏架10个 录音机一台

塑胶场地铺完有多边角料

预计

运动

负荷

练习密度:全课练习密度为50%左右。

平均心率:约120/分。

最高心率:约145/分。

 

 

 

 

 

一、总述:这节课符合小学生大肌肉发展的规律,遵循体育教育循序渐进、由简到难、启发性等原则。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国际田联的少儿软器械(软式栏架)进行一物多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铺运动场地有剩余的塑胶边角料,裁成长方形的塑胶板,并在起跳线的后沿贴上小脚丫,落地的塑胶板上贴上“优良及”的评分标准,鲜艳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是软式器械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安全措施到位。

二、课的开始热身部分,我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小白兔做了两个游戏,体验双起双落和落地轻巧的动作要领,为后续学习主教材奠定了基础,达到热身的效果。主教材部分,我启发学生利用软式栏架进行了“高人、矮人、超人”“两人一组的蹬摆练习”,还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练习空间,让学生在乐学中掌握运动技能。特别是利用栏板坐在地上做提膝收腹伸小腿,大大降低了难度,突破了课的难点。在课的提升部分,还利用软式栏架斜放,形成了一个最适宜的起跳角度,为动作定势做好铺垫。辅助教材:游戏---抗洪救灾。还是利用软式栏架和塑胶板,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拼成“船,”采用人数由少变多,“面积”由大到小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培养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不足:1.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小组较弱。2.运动量偏大。今后在这些方面进行调整。

 

指导教师点评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明祥 

郭清霞老师熟悉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中立定跳远这个项目学生掌握相应技术动作所对应的年龄,即从二年级开始教授学生两臂向前上方充分摆出以及提膝收腹伸小腿。教学目标采用“知识和技能、体能、情感”的撰写格式,科学有效,内容明确具体、可观察、可评价,教学方法有效,运动负荷适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关于立定跳远的知识、技能和体能上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且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练习方法。郭老师不仅注重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体能,还在技能学习中注重学生体能的提高。她讲解清晰、简练,示范准确,而且亲和力强。辅助练习一运用“高人、矮人、超人”这一情景,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辅助练习二利用软式栏架的板,让学生充分体验两臂向前上方摆出,抓住了重点,效果不错。课中注重个体差异,设置了“优良及格”的评分标准,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游戏部分能够一物多用,符合教学实际情况。

如果这节课能够在为“能力较低的学生设置诱导性练习和限制性练习方面多一些思考,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01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