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快乐,也许是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

(2016-11-25 10:54:43)
标签:

杂谈

关键词:快乐与否  & 活在当下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cB3VDnHic1sD0POkrZlPvprWiatb7tjD6K0DCUnD23crnF6VKXM62jrg/0?wx_fmt=jpeg

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我们处理各种各样繁杂的任务: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努力兼顾学业、社工、科研、实习、社团,还有那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问题。而步入社会以后,更是要在工作、家庭、个人爱好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待办事项”清单上永远有着下一项,我们便常常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就开始思忖着下一件事情该如何着手,或是由于无法忍受眼前的棘手与繁琐,而忍不住规划如何大吃一顿来犒劳自己。这些三心二意的思维状态,看似是对时间进行了多重利用,是人类大脑进化出来的独特的优势功能,然而在停止思绪的游走后,我们往往感受到莫名的空虚感、失落感—— “一心多用”、"思绪万般"、"浮想联翩"、"心有千千结",这些曾经被我们当做人类的认知优势的心理活动,现在看来可能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糟糕为代价的。最近一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走神分心的大脑可能是个不快乐的大脑。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5GE0R0zwhbyjaOXBFYfPicFwxfQ5CyiaEHLibeY05MZ5RR5RdpmwXL2Vw/0?wx_fmt=jpeg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92wyJRwPe0oIv5YCPbgk2Gj1y5tXctfZqSKSxeNWCo6YxR3LvefTHQ/0?wx_fmt=png

美国心理学家马修·基林斯沃思(Matthew Killingswort)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和导师哈佛著名社会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吉尔伯特(Daniel Todd Gilbert)共同进行了一项有关分心走神对人的快乐程度影响的报告。他们首先建了个网页:trackyourhappiness.org


被试点击链接进入网页,注册并下载手机应用后,便可以通过这个APP收到研究者设计的一系列调查问题。截至2010年,trackyourhappiness.org 的数据库已经储存了来自83个国家、从事着86种职业、年龄在18岁至88岁之间大约五千人提供的250万条关于快乐的样本数据。而本次研究分心走神和快乐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则分析了通过网站收集到的2250个平均年龄为34岁的成年被试的数据。

在APP的个人信息初始化阶段,每一个被试需要填写他们日常起床、睡觉的时间,以及他们在一天中希望收到多少次应用发出的数据采集的请求。然后程序会相应的将被试的一天划分为几个时间段,并每天随机在每个时间段中发出样本采集的请求。要求通过请求后便可以回答有关他们的感受、思绪、行为以及外界环境的一些问题作为采集的样本信息。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5GE0R0zwhbyjaOXBFYfPicFwxfQ5CyiaEHLibeY05MZ5RR5RdpmwXL2Vw/0?wx_fmt=jpeg


本实验中设计的最主要的三个问题是:

1、一个有关快乐的问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被试会在“0分——非常糟糕”到“100分——非常好”之间选择数字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描述。


2、一个有关进行的活动的问题:此时此刻,你正在做什么。被试会从一个使用日重现法构造出来的包含有22项活动的列表中选择一项或者多项来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描述。其中日重现法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领衔设计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Well-Being Account)测量工具。


3、一个有关分心走神的问题:你是否正在想着和你此时此刻所做的事无关的事情。被试从“我没有走神”、“是的,我正在走神想无关的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是的,我正在想其他一些感情中性的事情”以及“是的,我正在想一些无关的令人不高兴的事情”这四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回答。


最终本次实验得到了三个主要的结果:

1、不管在做什么,人们的分心走神都极为频繁(除了做爱之外)。

其中有70%的梳妆打扮、50%的工作、40%的锻炼中都出现了走神,平均“走神率”高达46.9%。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中都有超过30%的出现了走神。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真实数据远远高于实验室条件下测得的数据。而唯一“幸免于难”称得上真正专心致志的活动则是做爱——只有10%的“走神率”!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活动本身对人们是否走神只有极为微小的影响。


2、人们在做事情走神时比专心于当下更加不快乐。

是否走神与人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快乐程度呈差异性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这个结论在你从事本身快乐程度就比较低的活动时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无论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多让你不开心,只要你走神,根据统计学规律,你都会变的更不开心。并且即使你是为了逃避当下而思绪纷飞去想其他更快乐的事情,这样舒心怡人的神游内容也不会让你更快乐。

同时,为了解释是不快乐导致走神还是走神导致不快乐,研究者对比了"现在走神"和"后面不快乐"以及"现在不快乐"和"后面走神"这两组关系,来比较走神和不快乐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现在走神"和"不快乐"之间有较强的联系,而"现在不快乐" 和"后面走神"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关系。说明了更有可能是走神导致了不快乐。


3、人们所想的比起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更能用来预测他们的快乐程度。

研究者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 人们活动的性质分别解释了关于快乐程度的组内个人差异的4.6%和关于快乐程度的组间个人差异的3.2%。而人们大脑的走神则分别解释了关于快乐程度的组内个人差异的10.8%和关于快乐程度的组间个人差异的17.7%。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5GE0R0zwhbyjaOXBFYfPicFwxfQ5CyiaEHLibeY05MZ5RR5RdpmwXL2Vw/0?wx_fmt=jpeg

本实验的最大特点在于研究者使用网站以及手机APP来进行数据的采集。网站的利用有助于将被试群体有效地扩展至各个国家、各个年龄段以及各行各业。而手机APP不定期发送样本采集的问卷的方式,则使得研究者相对及时、准确地追踪到实验所关注的被试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信息。另外在当时,关于大脑走神的研究大多是从认知以及神经学的角度进行的实验,而几乎没有类似于本实验中对走神与日常生活中情绪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因此本实验在实验方法和研究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华盛顿大学教授赖希勒(Raichle)于2001年采用PET技术最早定义了默认模式网络即默认脑网络,也称为非工作网络。通常在个体清醒静息的状态,不专注于外界时默认模式网络就会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处于“专注当下任务”和“分心走神”状态的不断更替中。所以可以说人们的思想是天生就喜欢漫步、游走——我们总是一边工作一边在想着去海边度假,晚餐吃的汉堡,或者担心着自己的头发问题。尽管能够去想不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类认知进化的一大成就,是我们大脑值得骄傲的特殊技能,但是这个成就的实现却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毁了我们的好心情,也会付出效率变低下的代价……

比起一心多用,更困难的反而是专注于当下。游走的大脑实可以带我们逃离当下正在面对的烦恼,纷飞的思绪也确实可以带来奇妙的“白日梦”体验,但一切终将回到现实。当注意力重新聚焦在当下面对的事情时,我们便会发现令人头疼的问题依然需要被解决,现实也仍然是一堆亟待梳理的乱麻。如此看来走神几乎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最为宝贵的时间却已然不可逆转地流逝了——这般“任性”的“亏本”选择,难怪我们的大脑会不快乐。回过头来找寻快乐的真谛,流传了数百年的人生箴言早已告诉我们:快乐就在于活在当下。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5GE0R0zwhbyjaOXBFYfPicFwxfQ5CyiaEHLibeY05MZ5RR5RdpmwXL2Vw/0?wx_fmt=jpeg


参考文献

Killingswort, M. & Gilbert, D. (2010).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Science. Nov., 12 , 330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5GE0R0zwhbyjaOXBFYfPicFwxfQ5CyiaEHLibeY05MZ5RR5RdpmwXL2Vw/0?wx_fmt=jpeg

责任编辑 | 吴卫国

执行编辑 | 张素荣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2KWk0d834dib4ia4q7mqt5QQv4K7WNL3RicWkwrQHRseotPoic2UfEXGVicJGuyC5nhtG7S9CH9JbPWtZxaUNYU4tSg/0?wx_fmt=jpeg

彭凯平公众号

个人公众平台独家刊发,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公众媒体转载需授权,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