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我们心理学家会建议多听一些快乐音乐,并把它作为情绪调节的手段。因为音乐确实会影响人的情绪,所以,一般来讲,大家也应该是喜欢听一些轻松、快乐的音乐,好让我们的情绪得到改善。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悲伤的音乐呢?换句话说,为什么有些伤感的歌曲,还是那么受欢迎?比如说:很多的美国的乡村歌曲都是很忧伤的,唱的大多数都是“劈腿的女友、离婚的夫妻、寂寞的生活”等;像Elton
John的《风中的蜡烛》(Candle in the wind)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都让积极心理学家感到非常困惑。
现在,这两位学者就试图破解伤感音乐的悖论,看一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伤感音乐?他们做了一个网络调查,询问了772个实验参与者。这些人来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想了解他们对伤感音乐的体会。
他们根据被试的反应,总结出来76个原因(并根据这些报告总结出来76条体验);然后,再根据这些体验编制了一个调查量表,让被试在一个没有任何音乐的环境里,安静地回答这76个问题。结果发现,在听伤感音乐的时候出现最频繁的不是忧郁和悲伤的情绪,而是怀旧的情绪。
换句话说,我们通常以为伤感的音乐激发的一定是伤感的情绪。但很多时候发现,伤感音乐激发的是我们情绪的回忆,最鲜明的是怀旧的情绪。因此,伤感音乐能触发人们的同理心、同情心,以及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社会心理。
以前,很多的人认为伤感音乐的主要作用是让人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伤心人。因为音乐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让人可以分担其他人同时感到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Elton
John的《风中的蜡烛》,在全世界都有创新,因为它是在戴安娜王妃去世之后发表的,能够让全世界很多戴安娜的粉丝分担这份痛苦,而不是一个人独自承受那份伤痛。
但这个研究基本否定了以前的伤感音乐的心理效应,并且这个新的研究也发现,伤感音乐激发的情绪反应,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受到了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伤感音乐也会有一些正面、积极的作用,就是能够对我们的负面情绪起到一种调节和安慰的作用。这些正面的情绪反应,可能就是伤感音乐受到很多人喜欢的原因,让我们对自己美好的情绪记忆产生一种积极体验。
当然,这个研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毕竟只是一个网络研究,很多的结论也只是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没有实验控制和操纵,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可能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个文章提到了对于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讲,伤感音乐可能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情绪调节作用,缓和他们经常能体会到的一些负面情绪的因素。因此,对于生活基本快乐的人建议多听一些欢快的音乐;但时运不济、人生坎坷的人似乎听一些伤感的音乐,反而有可能起到一些正面的调节作用。
我对这个研究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还想说明:积极心理学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人类的心理其实很微妙、很复杂。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个人觉得:未经研究论证的心理学观点也是不值得信任的。这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对心理学朴素的、直观的认识,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很多的观点都缺乏系统的、严谨的科学验证。即使我们自认为天然真理的快乐音乐的快乐效果,伤感音乐的负面效果,都值得重新的审视和研究。“想当然”不是科学的态度,“是不是”才是需要验证的问题,“为什么”更是最重要的目标。
(个人公众平台独家刊发,欢迎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