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磨课稿
(2014-02-24 21:12:21)前五次磨课的稿子(已整理完毕的最后搞)
《江城子·密州出猎》备课
课文资料之一: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是千古传诵的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了出猎的场景,体现了词人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抒发了词人安邦定国的志向。
上阕描写出猎的场景,表现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的狂放。
课文资料之二:
提炼课文(一)
1.一个文眼
狂
2、一组
(1)、词人虽年届不惑,而雄心犹在,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句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词人报国心切、渴望朝廷重用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一组“写实”句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像当年的孙权,意气豪放。)
提炼课文(二)
1.字形字音
亲射虎,看孙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文资料之三:欣赏课文
欣赏(一)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欣赏(二)
上阕主要写描写出猎的盛况。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以"老夫"
下阕由实入虚,就个人情绪,抒发感怀。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但是,隐藏在这种雄心壮志背后的,是苏轼对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老去的慨叹。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能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辽和西夏。此处用典,在做到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能把读者的视野无限地扩展,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生动形象,使文章更有张力。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个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欣赏(三)
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欣赏(四)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是一次出猎活动。在苏轼的笔下,这次出猎不仅有规模,而且有声势。你看,有牵猎狗的,有架猎鹰的,更有旗帜、号角,加上众多的坐骑,人喊马嘶角鸣,这分明是一次军事演习。至少在苏轼的心里是这样看的,否则他不会用自嘲的语气说自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在积弱积贫的当时,一个有责任心的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要挽狂澜于既倒,不仅要建文功,还要带兵、靖边、为国净胡沙。何况宋朝本身就是文人带兵,在苏轼的心里,是否也一直有着将军梦,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苏轼所描写刻画的确实是一位会骑马、能射箭、豪情干云、有大将风范的太守形象。
欣赏(五)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的,不过豪放中更多爽朗和自许,还兼杂些许怀才不遇、英雄老去的慨叹。这与他后来写的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格调一致。但此时的苏轼毕竟只是小遇挫折,心中尚有许多希望,对未来仍可做出许多计划。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依然豪情不减的风格中,已然有了一抹不能化解的沉郁。面对大江大山,缅怀英雄故迹,慨叹个人遭际,那时又是十年过去,“早生华发”的自伤与“鬓微霜,又何妨”的洒脱已不可等同而视。
课文资料之四:配读文选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资料一)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资料二)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又被贬谪到密州。
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他的中年时期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贬谪到边远地方,这首词就是作者在密州所做
(资料三)密州蝗灾旱情相连,人民生活艰难,而恰此时,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不断侵袭骚扰边民。作为一个忧国忧民,报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辱的爱国者,虽年届不惑,而雄心犹在,虽贬官外任,却一方面尽力解除人民疾苦,另一方面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就在这熙宁八年的十月,他从常山祭祀回来,与同僚狩猎于铁沟和黄茅冈,有感于当时的情景心境而作此词。
当时的密州可谓是内忧外患,但是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是一个心里装着百姓心里有着远大的人生志向
(资料四)其词雄阔豪放,慷慨激越,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豪放派。《江城子
这则资料告诉我们苏轼创立了豪放派词风
教学设计(一)
一、
先由课题说起,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分别是什么?(学生答略)作者不是简单的出去游猎,而是有目的地出猎。他的目的何在?这首词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词的学习。(出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1、有味道的朗读
2、有味道的赏析
3、有味道的评说
二、学习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他的中年时期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贬谪到边远地方,这首词就是作者在密州所做 (投影五)密州蝗灾旱情相连,人民生活艰难,而恰此时,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不断侵袭骚扰边民。作为一个忧国忧民,报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辱的爱国者,虽年届不惑,而雄心犹在,虽贬官外任,却一方面尽力解除人民疾
(二)有味道的朗读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的你们的朗读还算通顺流畅。不过有几个字的字音注意一下:
聊
2、老师指导朗读
之一:读出句中尾字的味道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狂”是韵脚,读的时候要读出拖音来
之二:读好七字句
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之三:读出一叹一问两句的味道
之四:读出结句的味道
【背景资料】
3、(学生再读译文,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的内容)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缎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板书:上阕写出猎(叙事)下阕写建功(抒情)(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三)有味道的赏析
话题:
【背景资料】
苏轼在密州带头灭蝗、抗旱、兴水利
(老师总结)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狂”字串全文,是核心,是词眼
“狂”字表性格,抒豪气,是词情
(三)有味道的评说
过渡语:王国维认为欣赏文学作品需“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入乎其中”是指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出乎其外”就是站在为人、为文的高度审视文学作品。
建议:请大家从总结的角度,结合课文学习的感受,用下列形式说话——
为人当如苏轼胸宽胆壮
为文当如苏轼用词精当
为人当如苏轼……(精神、志向)
为文当如苏轼……(用词、句式、典故、表达方式、写法等)
或做人应当学习苏轼……
或做文章应当学习苏轼,善用……(用词、句式、典故、表达方式、写法等)
(老师总结)
为文当如苏轼善于用典
为文当如苏轼虚实结合
为文当如苏轼一词串文
为文当如苏轼善于用词
为文当如苏轼善用多种表达方式
为文当如苏轼卒章显志
为人当如苏轼心系国家
为人当如苏轼心境豁达
为人当如苏轼豪气冲天
(赠语)苏轼英雄气,我辈多学习。奋发自勉励,年华要珍惜。
——豪气少年,无所畏惧,奋斗不息!
一、用资料导入: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老师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山之作,也是宋词“中调”中的神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吟读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指导学生练习:
《如梦令》的词格。
1.朗读一遍,找出押韵的字:骤、酒、旧、否、瘦。
词格要求押仄声韵(解释平声仄声)。
2.再读一遍,数数各句的字数:6—6—5—6—2、2—6(2、2必须重复)。
另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例证。
3.小结:填词必须按字数押对韵脚。
之一:用停顿读出“味道”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
会挽︳雕弓︳如满月
之一:用停顿读出“味道”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
会挽雕弓︳如满月
之二:用拖音读出“味道”
少年狂
看孙郎
遣冯唐
之三:用重音读出“味道”
三、译读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
【方法引领】以词译词,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韵脚,也要像一首词。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
鬓边白发有如微霜,
四、赏读
话题:
(小结)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渴望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名句赏读
建议:从修辞、用词、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小结)
一个领字决心十足
一组动词精当有力
一个比喻气势如虹
一个典故暗含壮志
一个写法卒章显志
总结——古诗词学习的三部曲
吟读
译读
赏读
(结束赠语)
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
用豪气激励我们的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
一、导入
请学生先介绍“苏轼”,老师适时指导。然后老师出示背景资料(屏显)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学生朗读资料,老师进一步点拨: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山之作,也是豪放词中的神品。
教师让学生介绍什么是豪放派作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学生思考并用简炼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上下阙内容。
3.学习任务一: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
(1)从下面四个角度学习词牌的知识
上下阙字数同、长短句相对应、讲究押平声韵、韵脚位置固定
老师指导:[江城子]其韵脚是有固定位置的,一般要求在第1、2,3、5、8句押韵;[江城子]这首词一般押平声韵。
(2)七言句式的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
会挽︳雕弓︳如满月
(3)读好动词,使节奏更有起伏感
4.学习任务二: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
老师指导:
【典故】
例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
目的:作者自比魏尚,希望朝廷像赦免魏尚一样赦免自己,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学生练习:
“作者还运用了——典故,其用意是——”这个句式思考与回答
明确典故的句子:
(1)亲射虎,看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结:
运用典故婉转地表达“今”义
语言精炼,避直就曲
是典雅的艺术表现手法
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
5.学习任务三: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
【方法引领】
话题:
示例:亲射虎,看孙郎
赏析:这句运用典故,作者用来自比孙权,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词人出猎时仿佛回到少年时的英武神态和性情的狂放。其中“射”字写的好,正好与首句的“少年狂”相呼应,将英勇无畏的孙权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集中赏析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小结:
一个领字决心十足
一组动词精当有力
一个比喻气势如虹
一个典故暗含壮志
一个写法卒章显志
总结:请以“苏轼”说话
教师出示自己写的:
好一个聊发豪情的苏轼
好一个英姿飒爽的苏轼
好一个老当益壮的苏轼
好一个英勇无畏的苏轼
好一个精忠报国的苏轼
结束语:
老师赠给学生几句话:
苏轼英雄气,我辈多学习。奋发自勉励,年华要珍惜。
——豪气少年,无所畏惧,奋斗不息!
评《江城子·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7日
评课人:姚继萍(名师班成员、青岛市优秀班主任
听了王老师的《江城子
一、板块清晰。
课上,王老师和学生简单地了解了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大意之后,便出示了三句话: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所谓纲举目张,这三句话一出,课的板块即告清晰,接下来的学生活动顺理成章,一堂课宛如行云流水。
二、内容雅致。
如上所言,课的主要内容扣住三个方面:韵律,典故,豪情,看得出老师在文本解读上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在“韵律”这一板块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朗读,老师首先介绍了“江城子”这一词牌,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注意了“韵脚的拖音,动词的重读,节奏的起伏,语调的上扬”,这样,词的韵律,词的音乐美感就呼之欲出,而学生活动也活泼有味,一点也不显枯燥。
三、重点落实。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特色。王老师的课并没有因为是公开课而玩过多花哨的东西,很多地方是极讲究落实的。比如,生字的字音,上下阙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记录在书上。再如,对于“典故”的讲析,特意安排了一个活动——请大家用“作者运用了(
此外,老师指导的细致,语言的干净等,也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