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荣相似三角形性质公开课

标签:
校内公开课 |
分类: 校内公开课 |
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2.会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与相似比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经历“操作——观察——探索——说理”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推理证明得到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中线、高、角平分线)的比值等于相似比。
难点: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能够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快速得到对应的线段长度,从而达到解决各类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
如图,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是3:2,其中∠B=40°,AB=6,
则∠B′=
若ABC的周长为24,面积为27,则A′B′C′的周长为
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都等于相似比)。
性质2: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探索新知
问题1. 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D与A′D′分别是ABC和A′B′C′的高,此时AD与A′D′之间满足什么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结论:相似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相似三角形中还有其他对应线段满足这样的关系吗?
问题2. 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D与A′D′分别是ABC和A′B′C′的角平分线,试说明: =k
结论:相似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3.如图,ABCA′B′C′,相似比为k,AD与A′D′分别是ABC和A′B′C′的中线,试说明: =k
结论:相似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上述问题中,如果点D与点D′分别为BC与B′C′上靠近左侧的三等分点,那么AD与A′D′的比值是否仍然为k呢?
性质3:相似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题分析
例1:完成下列问题
1. 如图,ABCDEF,BG、EH分别是ABC和DEF的角平分线, BG=4.8 cm,EH=3.2cm,AC=6cm,则DF=_____cm,若DEF周长为12cm,
则ABC的周长为_____cm,若ABC面积为18cm2,那么
DEF的面积为_____ cm2.
2.两个三角形相似,一组对应边长分别为3 cm和2 cm,若它们对应的两条角平分线的长度之和为15 cm,则这两条角平分线的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两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6 cm,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_.
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且AD:BC=2:3,那么AOD与BOC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AOD与AOB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
例2. 如图所示,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做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平方米。(保留π)
例3. 如图所示,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EFGH,使正方形的一边HG在BC上,其余两个 顶点分别在AB、AC上,那么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例4.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铁片ABC的两条 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3和4,如图所示,分别采用(1)(2)两种方法,剪出一块正方形铁片,为充分利用材料,要求裁剪所得的正方形铁片面积尽可能大,试比较哪种剪法较为合理,并说明理由。
F |
A |
D |
C |
B |
E |
|
|
C |
B |
F |
G |
A |
D |
E |
(1) |
(2) |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检测反馈:
1、如图1,DEFGBC,且DE、FG
把AB
C的面积三等分,若BC=12,则FG的长是(
图1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B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QR的底边QR上,其余两个顶点A、D分别在PQ、PR上,则PAAQ=__________.
3、如图3,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若 =13,
则 =_________.
4、图4,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那么S1、S2的大小关系是
(
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如果边AB上的点P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AP的长。
A |
B |
C |
D |
P |
来源:学科网ZXXK]
E |
A |
D |
B |
C |
6、如图,在ABC中,AB=AC=1,点D、E在直线BC上运动,设BD=x, CE=y, 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的教学思路就是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点出发,引申到在三角形的内部的几条特殊线段(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或者说和相似比有什么联系的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推理论证,得到想要的结果,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这样一个教学目标。总体来说,学生完成得比较出色,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于可能我自己考虑到上课时间问题,还是有点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下次在时间方面还要做精细的调整。http://s11/mw690/005vtvvIzy7lyQBl9ua9a&690
http://s11/mw690/005vtvvIzy7lyQCzSnU6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