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反思 |
《花的世界》这篇散文诗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诗歌讲求意境美,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在讲课之前,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研讨,我们都一筹莫展,害怕孩子理解不了,浪费了一首好散文诗。“花的学校在地下,花的家在天上,花的妈妈是阳光雨露”,尤其是花的妈妈是阳光、雨露,我看了状元大课堂才看会的,哎!我现在很后悔自己读书少,尤其对诗又没有特别研读过。我请教年级主任雍丽老师,她讲过这一课,她告诉我,最主要让孩子多读,读出美感,不用要求字字理解,整篇文章体现的是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雍老师的帮助下,我突然有了教学灵感。
首先,来一个接地气的谈话倒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天也要到学校,那大家知道吗?在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眼中,花儿也像我们一样有学校、有家,大家想知道它们的学校和家在哪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的学校》。”
接着我让孩子自己到文中寻找,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加大难度,“我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花儿的爸爸妈妈是谁?”孩子立即猜出来是雨。看来我小看他们了,为了让孩子们说得更准确,我问孩子万物生长靠什么,孩子们立即回答太阳。为了让大家理解露水对花的重要性,我还讲了我家那盆山茶花两年才开一朵花,就是因为放在阳台,没有见到露水的缘故,孩子们听得很明白。
“所以植物想开花,要靠什么滋养、呵护?”
“靠太阳,靠露水,雨水”
“露水和雨水在一起合称为雨露”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始为阳光、雨露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而争执。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啊,不管怎样打开思维,展开想象力的翅膀才是重中之重。
我问孩子:“花的家为什么在天上啊?”
“因为花要一直往上长,离天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回家了。”
“花的学校为什么在地下?”
“因为花儿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
孩子们理解起来毫不费力,看来我之前的顾虑都只是庸人自扰。我不禁再次在心里对泰戈尔这位大诗人肃然起敬,原来他那么了解儿童,他完全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理解了课文,我也指导孩子朗读了课文,我突发奇想:“孩子们不最爱想象吗?那我就让孩子想象在花的世界里,它们还会做些什么,小组进行讨论。我预测孩子们三五分钟能完成,没想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压根停不下来,哎!为了教学的继续进行,我只能打断,让孩子们把想象出来的写在作文本上,就当一次小练笔吧。
但我讲这一课,最大的毛病就是老师牵着孩子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如果我能依照单元主题设计一个主问题:“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就会变老师教为学生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思考怎样去科学引导孩子,让孩子更有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