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2020-11-05 17:55:57)
标签:

旅游

欣赏

题图:贵州西江苗寨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贵州的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其中体察苗家风情是很有特色的一个项目。
      这次贵州之旅,逛了两处苗家。
      一个是南花苗家,养在深山,不过百来户人家,聚族而居,留存了自然素朴的特点。
     一个是西江苗寨,汇成闹市,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规模宏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两个苗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可以让我们全面的体察苗族的原始生态文化,认识中国苗族的漫长历史与发展。

        南花苗寨 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村寨依山而建,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通往寨门,有座横跨巴拉河的风雨桥。不巧,适逢桥头一侧的山坡塌方堵住了路,于是我们只能从桥下的河滩上绕道进寨。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村民们早在寨门口迎候大家。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请饮一杯苗家酒!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前来欢迎的村民大都是些老年人了,寨子里的年轻人大约多半外出谋生去了。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这是苗家典型的住宅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因为潮湿多雨,楼下的吊脚一层是不住人的,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寨子里的许多房屋已经历尽沧桑,十分破旧。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里的路面都是用块石和鹅卵石铺就而成的,路边一块块青石垒成的花墙,不用水泥灰浆,全靠石块咬合。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堂屋一侧的靠椅叫“美人靠”,主要让苗族少女乘凉、刺绣和休息,或与小伙子谈情说爱。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家的劳作依然简朴原始,生活依然清苦。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政府的扶贫和旅游业的开发,给这个山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族导游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堪称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它向人们展示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据传,苗族最早是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部落的首领是蚩尤,因而,苗族人自奉是蚩尤之后裔。在涿鹿地区,蚩尤被黄帝擒杀。于是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迁徙,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西江千户苗寨门楼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街道旁的建筑多是建造不久的。建筑的格调统一,保持了古老的风格。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家住苗岭千尺峒(下榻宾馆)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推窗可纳万户寨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西江千户苗寨也是一个旅游热点,街道上商贾林立,生意兴隆。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这里是西江苗寨中心的一个环形广场,经常可以看到村民的民俗礼仪和音乐歌舞表演。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街上会不时看到穿戴着全套苗族盛装的苗族姑娘。据说光佩戴的银饰就有十几斤重。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多为木质结构,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因为木桥容易被洪水冲毁,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为增强。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临河的楼阁大都是饭店酒家或风味小吃,汇成美食一条街。游客可以随心所欲的品尝各种风味独特的美食,大快朵颐。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已普遍开设,用来吸引招徕游客。席间有笙歌伴舞,苗家少女的敬酒。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族的银饰工艺精湛,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老店比比皆是。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入夜更是灯火辉煌,分外壮观。为使游客更好地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山坡高处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苗寨风情——贵州行散记(七)

    难忘苗岭夜色,难忘苗寨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