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敏看世界(六十五)特拉维夫-雅法印象

标签:
旅游杂谈 |

特拉维夫—雅法,通常简称为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特拉维夫滨临东地中海,人口40万,主要为犹太人,阿拉伯人约占总人口的4%。
特拉维夫的老城雅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已经有至少4000年的历史,最早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城无法容纳,新增加的人口只能居住到郊外。在1870年代拆除了城墙,在城外兴建起规模更大的新市区。这就是今天的特拉维夫新城。在以色列建国两年以后的1950年,特拉维夫和雅法两市合并成立特拉维夫-雅法市。
同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相比,特拉维夫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城市的格局更趋向欧洲的大都市,建筑色调明快,华丽时尚。民风开放包容,少了许多宗教的束缚。
与老城截然不同的,是新城的另一番景象,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包豪斯”建筑。在上世纪的20-30年代,包豪斯建筑风靡德国,领导这一运动风潮的正是犹太人。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生存环境恶化而纷纷移居到尚未建国的以色列区域。于是,仿佛一夜之间,特拉维夫遍地出现包豪斯建筑——多为方正平顶,如火柴盒式样,构造轻巧,线条明晰。墙面多、窗户小,外表为白色或混凝土色,玻璃与砖石相间得当,正面往往有开阔的阳台。据说,截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这里是世界上唯一全部采用包豪斯建筑的城市。因此,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24处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特拉维夫整个城市名列其中。
漫步特拉维夫新城街头剪影
“雅法”是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确实,这座面朝地中海的古城,风景绝佳,秀丽如画。
2002年 ,雅法老城与中国的三江并流等全球24处名胜古迹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雅法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解释。犹太传统认为,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消退后,幸免于难的挪亚的儿子雅弗建立了这一城市。人们因此以他的名字将该城命名为“雅弗”,后来读音慢慢演变成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