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影千古情
标签:
旅游杂谈 |
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赠汪伦》,让桃花潭蒙上了无比的诗情画意,名扬天下。告别了敬亭山,我们又追随李白的踪迹,前往皖南名胜桃花潭。
桃花潭景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境内(青弋江上游),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桃花潭之所以著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时,群山飞红,潭水澄碧,翠峦倒映,秀色可餐。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十分感动,触景生情,遂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人豪士早已远逝而挚情永存,桃花潭也因之流芳千古。
前往桃花潭一路春光旖旎。
烂漫黄花拥翠岭
文昌阁
中华祠
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






踏歌岸阁
在桃花潭东岸有座古色古香的二层阁楼,此为后人纪念李白、汪伦两人的深厚情谊所建造的“踏歌岸阁”,原建于明末清初。其底层为过道,两边是砖砌实墙,下面是麻石砌成的基础,有石阶下河。阁楼底层向老街一面是敞开式,临潭为半圆形门洞。上层为一小楼,向潭一面设窗台栏杆,可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檐下高悬“踏歌古岸”四字横匾,原为里人翟容所书,后毁。1983年重修时,新匾为原安徽省政协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恺帆所书。
行家们也可在这里淘到心仪的书画文物。
前一篇:鼋渚樱花冠天下 与君同醉樱花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