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解决青春期少年做事拖延现象》
理解与感悟
文/格格妈
青春期孩子受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影响,会出现思维反应变慢,动作迟缓,甚至行动上懒惰,韩老师这青春期孩子的这种现象定义为“拖延症”,这种情况,不同于儿童期的孩子,孩子在儿童期也会出现做事情拖拉、磨蹭,这是由于儿童期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不清,没有进行时间意识的培养造成的,与青春期的拖延症还是各有不同的。
对比儿童期,只要亲子关系和谐,沟通顺畅,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威信存在,在培养孩子时间意识的同时,确定目标,不断鼓励、激励孩子做出色的自己,肯定孩子的努力,拖拉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但青春期解决起来就相对较困难了。
一、理解并接纳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男女开始有了明确的区别,个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由于身体发育过快,导致孩子会经常出现疲劳的现象,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都在初中阶段,初中的学业压力要比小学阶段大很多,而且学业科目突然增多,孩子也会有盲然的感,感觉无所适从,以前的规律全部被打破,一切需要从头再来,如果这时引导不到位,会让孩子意志消沉,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自我放弃的念头开始萌芽。这时做为家长的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孩子的一些行为,并非自愿,而是身不由已,我们要持理解的态度来面对孩子,并且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缓解孩子的压力,并且让孩子知道,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清楚,这是每个人所必须要经历的,谁也不例外。
二、通过对比,找回自信
大部份孩子在儿童期都能够遵守约定,并且能在约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学与玩都可以分配的很好,但是到了青春期,时间规律会被打乱,原来的作息时间已经不能满足学与玩的需求了,这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的安排时间,在家里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从紧张的学校回到家里,会放松,感到心情愉悦,同时帮助孩子重新规划时间,以优先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当这种节奏感建立起来后,整个家庭的节奏感也被带动起来。这时家长可以问一问孩子,对比以前的生活节奏,更喜欢哪一种生活,有了鲜明的对比,孩子感受到规律带来的好处,他会乐在其中,生活有激情,从而更加自信的面对末来的学习和生活。
三、确定目标
生活中需要有目标,我们在工作中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近阶段需要完成哪项工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等,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样也需要目标,当然有人要说了,孩子上学期间,这个目标当然是好好学习,有个好成绩。是的,这也是一种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太过笼统,并没有可操作性,做为学生,当然知道成绩好是很重要的,但要如何才能达到呢,孩子心中的很茫然的,这时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确定阶段性的目标,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可以用月来做单位,再由这个阶段性的目标,缩小为具体的每周,每天的目标,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孩子又可以容易的到达,这个每天一个目标,让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进行,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了,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每走一步,就会觉得很扎实,可以生活也很充实,每一天都会很阳光,很自信。
四、坚持原则
经常会看到很多青春期的家长提问,大都与学习有关,有的不写作业,有的不上学等等,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抱无所谓的态度,家长很焦虑,这该怎么办,孩子有这种情况,大都与孩子在儿童期没有得到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培养有关系,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无法接受来自他们的评价,逆反心理就会越来越强,你让做什么,孩子就会唱反调,偏偏不去做。青春期的孩子最厌烦的就是父母不断的唠叨,为了必免发生,可以和孩子事前进行约定,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提前可以适应当的提醒,语言要简洁,越简单越好,有时孩子没有回应,但是他们是听到了,给孩子一些时间,孩子就会去执行相应的规则。如果孩子有违规行为,适当做些惩罚,坚持原则,几番下来后,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这里考验着家长的耐心和恒心,如果你能够坚持原则,孩子也就会按照正常的轨道进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