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羡慕或追赶别人的生活,可能是全球社交媒体的通病。
现在好像没人愿意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了?其实老早就没了吧,文艺青年几年前就开始变成一个烂大街的标签了。
看看北京的南锣鼓巷就知道了,本来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创意聚集地,后来被蜂拥而至的“文艺青年”们踩成了满地垃圾的小吃一条街。
以前豆瓣上的人还会调侃,说某些用单反摆拍的文艺青年是伪的,后来索性“谁说我是文艺青年我跟谁急”。再然后,这个词就慢慢过气了,或者说是慢慢回归它的本意了。
现在是“网红”当道咯。虽然嘴硬,但好多人都不经意地模仿起了某个网红的生活方式,默默以过上那样的生活为奋斗目标,自己也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呈现出类似的生活方式。
和当年的“文艺青年”比起来,“网红”更贵一点,因为自拍里得露出好多牌子,摆好多造型,可能还得去好多地方旅游。其中涉及的鄙视链有点深,稍有不慎就被嫌弃太土。
现在问题来了,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热爱生活的,会享受生活的,立志于活出最真实的自己,不枉青春。但是跳出来看看,哇,一眼望去,全是同款。
宣扬的个性和真实,仔细看看,不过是物质的堆砌,外加一点自恋。
有旁观者看不下去了,打算讽刺一下这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弄啥嘞的同款。所以这样一个
芭比我们都认识,她是一个被造得很美,批量生产的娃娃。此处的讽刺还有谁比她更适合吗?
芭比讽刺的是 Instagram 上一类挺流行的拍照风格。一般都是特别超脱的风景自拍,或者是很清新的静物自拍,画面自然纯净,用的滤镜恰到好处。
通常再配上一些遥望远方顿悟当下的文字。追求真实和自由,深入探索世界,喝咖啡,看瀑布,过雪山,背着同款双肩背,用差不多的角度仰望天空,让头发以差不多的角度飞起。
这群人相似得都有些荒唐了,所以单是靠着一个塑料娃娃,一套衣服,一些 PS 的背景或者固定角度的摆拍,你就能一眼认出来,嗯,这就是那群人。
芭比的账户火了,她提醒了大家,社交网络上的 ID 就是一场有剧本的真人秀。
我们都在社交网络上精心展现出最完美的生活,就像策划一场展览。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自己?这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
你从网上看来的完美生活,连一个塑料芭比都能实现。可实际的生活还是实际的样子,自己过得好不好,又需要证明给谁看呢?
现在芭比的主人已经停更这个账户了,她说芭比的任务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