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14-06-06 14:21:17)
标签:
股票 |
分类: 前行者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童话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就在童话书堆里长大。但是他们在读童话时有可能只注意其中的情节,而没有特别注意其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以及所蕴含的道理,这里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明白做人的道理。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3.明白“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师(板书:花园)问: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2.学生畅所欲言,描绘自己印象中的花园。
3.师:刚才大家用许多优美的词语来描绘自己印象中的花园。那你见过巨人的花园吗?(板书:巨人的),它又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导入课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复习积累了部分词语。
二、初读感知,字词正音
鲜花盛开
(3)男生读第二行词语;女生读第三行词语。
(4)齐读词语
3. 引导发现: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行写出了花园的“美丽”;第二行写出了花园的“荒凉”;第三行写出了巨人的动作和性格)
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首先要把好“字词关”,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去发现词语排列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由词语教学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理解,品悟语言
1.导入:同学们,巨人的花园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再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用“---”把文中描写花园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板块一:欣赏“美丽”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孩子都喜欢到这里玩。
(!)学生说句子,师课件出示此句。
(2)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3)交流想象画面,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训练。(板书: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
(4)课件展示美丽画面,学生欣赏再读句子。
板块二:体验“荒凉”的花园
(!)边读边想想画面。
(2)交流想象画面。(板书: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落)
3. “美丽”与“荒凉”的对比
(!)课件出示以上的两组句子。放在一起。
(2)学生对比着读一读。
(二)走进巨人
2.交流。
3.重点研读巨人的语言(课件出示如下句子)。
a.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c.“喂!你赶快滚出去!”
(!)引导发现:同学们,读了这三句话,你能发现藏在其中的语言秘密吗?(都有一个“滚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写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品味语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都应该成为教学的关注点。
(三)走进童话
1.引导:读了这则童话,你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等)
2.小练笔: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也就没有(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便于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巩固知识,提升情感。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研读注释,拓展探究
2.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引导学生再去研读句子(文中的注释)“本文,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3.点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呢?(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4.拓展比较:原文究竟是怎样的呢?课后我们可找来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哪些地方有了改动。
设计意图:俗话说:“编框编篓,全在收尾”让学生发现批注的秘密,并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拓展阅读,自己去尝试着发现语言的秘笈。
课后作业:1.阅读王尔德《巨人的花园》(原文)。
板书: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